生长最快的淡水鱼排行
7月21日,“中国淡水鱼之王”长江白鲟被权威组织官宣灭绝,研究鲟鱼40年的专家称,导致白鲟灭绝的“罪魁祸首”竟然是一座水电站!
白鲟最早生存于白垩纪,距今1.5亿年,是我国长江里特有的淡水鱼类。它有个超长的如象鼻子的吻,又被渔民称作象鱼。
已知最大的成年白鲟可以长到7.5米,体重达到1800多斤。可以说成年白鲟在长江水域里几乎没有天敌,绝对是站在食物链顶端。
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长江里的白鲟数目可观,渔民们年捕量二、三十吨?。到八十年代,数目骤减到几十条。
而近几十年,更难见其踪迹,人类对它的最后影像停留在2003年。
2003年1月24日,四川宜宾南溪县福溪口长江段,一位渔民误捕了一条雌性长江白鲟。
这是一条将近4米长的白鲟,光吻长就有1米多,体重160公斤,全身油光水滑,青灰色的背上,局部点缀着梅花样的斑点。这头白鲟的肚子里已孕育有鱼卵。
鲟鱼专家中国水产研究院的危起伟带着研究人员参与了救助。
这头白鲟受了两处不致命的伤,一处在头部,一处在腹部的靠近尾巴的皱褶处。救护人员帮它处理了伤口,伤口共缝了24针。
经过救助人员三天三夜的精心照顾,这条白鲟的伤口终无大碍。
他们放生这条白鲟前,为了了解白鲟群体状况,在它身上植入跟踪装置。当白鲟一跃而起跳入水中时,科研人员也驾船跟上了它。可惜后来船在快速前进时不小心触礁,把信号跟丢了。
之后危起伟带着研究团队通过各种途径在长江上搜寻了8年,最终还是一无所获。从此人类再也没发现长江白鲟的踪迹。
早在2005年-2010年,专家就判断白鲟已绝迹。只是国际上有个绝迹50年才能界定灭绝的规定,所以迟迟未宣布这个消息。
从生物进化的维度来看,地球上物种的存在时间平均大约是800万年,白鲟却凭借强大的生命力在地球上生活了1.5亿年,被称为“长江里的活化石”。
这么强大的生命力,为何却在短短几十年间就被宣布灭绝?有人说是长江水质恶化导致,有人却说“罪魁祸首”是长江上建造的葛洲坝水利枢纽。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和白鲟的繁殖习性息息相关。
白鲟属于一种大型洄游鱼类,平时生活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但是产卵地却在上游四川江安到宜宾江段。
每年成年白鲟沿江逆流而上到产卵地,一次性可产下20万枚卵,这些鱼卵在产卵地孵化成幼鲟之后,会沿着长江顺流而下,沿途寻找食物。
然而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人类行为却阻隔了白鲟的洄游之路,在长江中修筑了一座又一座大坝,葛洲坝水电站、三峡水电站、金沙江水电站相继建起。
尤其是葛洲坝大水电站建设,发生了轰动全国的“鱼道之争”。
在工程动工前,国家专门派专家赴国外考察,结果形成两派对立意见:一派根据相关数据,提出这些鱼类可能在坝下形成新的产卵场,再加以增殖放流减少对它们种群的影响;另一派提出设计预留12米宽的过鱼通道,让鲟鱼洄游畅通无阻。
但囿于当时修鱼道的技术要求高、难度大,能不能修成功是个问题,修成后的效果也无法预计。
争论到半途时,科研人员在葛洲坝下发现中华鲟产卵地,这直接导致多数人倾向第一方案,修鱼道方案被彻底搁置。
1981年,葛洲坝建成,直接阻断了白鲟洄游的通道,洄游鱼类产卵的中途,成了终点,成年的白鲟再也无法逆流回到上游产卵。
当年人类薄弱的环保意识,让白鲟失去了产卵地,幼鱼得不到及时补充,正是从这一年开始,白鲟的数量急剧减少。
再加上上个世纪不间断绝种式捕捞和经济建设过度排放,导致水质严重受污染,白鲟赖以生存的水生态环境已不复存在,白鲟没能找到新的产卵地。
种种原因严重威胁了白鲟的生存,才导致让这个物种的灭绝来得如此之快。
当科学家尝试通过人工繁殖来扭转白鲟面临灭绝的趋势时,为时已晚,还没等到技术成熟和各种硬件设施齐全,白鲟已在长江流域消失。
而它的伙伴中华鲟,也因为人类行为极度濒危,16处产卵地只剩下长江口的崇明东滩保护区,所幸已成功进行人工养殖。
最近30年,快速走向灭绝的长江鱼类又何止是白鲟。像素有“长江女神”称号的白鱀豚,在白鲟之前早就被确定为灭绝。
而在世界各地的其它26种鲟鱼,至少有三分之一处于极危状态,前景堪忧。
?
越来越多物种的消失,最后成为一张图片或是一个标本,无不在警告着人类,地球的生态平衡已经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此次,网友们听闻白鲟灭绝的消息,无不惋惜,年轻网友们纷纷表示:
我们从未遇见,听闻已是灭绝。
别让更多的物种消失在我们手上,别在人类以为抢占了越来越多地盘而沾沾自得时,却弄丢了地球。
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才能挽救越来越多的濒危动物。保护地球,刻不容缓!
作者:轻尘饮雪
编辑:剩草
生长最快的淡水鱼排行榜前十名
“不要命你就抓吧!”近日,黑龙江男子在河边散步,发现在水中有一条大鱼动都不动,他刚准备捞上岸时,就被边上的老大爷严令制止!
?
10月24日,网络上一段大鱼的视频被疯狂转发,下面网友的评论更是让人笑出眼泪。
原来这条鱼是世界上最大的十种淡水鱼之一,名叫“哲罗鱼”,它生性凶猛,体重可达上百公斤,经常被人们称为“水怪”。
在视频中一黑衣男子在用手轻轻抚摸“哲罗鱼”的后背,并配文称想将鱼打捞上岸,感觉这是大自然的馈赠。
此男子或许不知道这鱼是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和《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
可神通广大的网友却知道,他们纷纷在男子视频下方评论:
“鱼说:动动我试试。人说,试试就试试。最后一刻放弃了,你牛逼,我惹不起你行了吧”
“不是保护动物能这么淡定,鱼:借你几个胆子也不敢动我”
“好漂亮的“水中东北虎”!难怪人家一动不动,王者风范,有资本!”
“可能是它饿了想找点吃的!”
.
千奇百怪的评论,让人忍俊不禁。
所幸该男子一时半会没有找到打捞工具,并被身边钓鱼的大爷及时制止,才没有造成伤害保护动物的后果。
其实一开始这位男子只是来河边散步,看着河边有大爷钓鱼就在那看了一会,谁知道竟然发现河里有一只黑色的大鱼,浮在水面上一动不动,男子十分好奇,就用手轻轻摸了摸大鱼的后背,触感冰凉滑腻。
而这大鱼也奇怪得很,平常的鱼被触碰肯定会直接跑开,可这条大鱼却无动于衷。
现代社会人类遇见奇怪的事情不慌,先拿出手机拍照录视频记录。这名男子也是这样做到,他将视频发布到网上后,就准备找打捞的工具,想把这条大鱼捞回家。
男子将目光锁定在钓鱼大爷那里,他问大爷是否有打捞工具,并告诉大爷那边有一条傻乎乎的大鱼。
那位大爷一听就拿着渔网跟着男子来到大鱼旁,这一看不得了,这条大鱼,鱼身近两米,黑色中带一点灰紫色,鱼鳞细密整体,全身细腻滑顺,这不就是保护动物“哲罗鱼”吗?
因为大爷经常钓鱼,所以对于鱼类有所研究,他制止了男子并给他普及了“哲罗鱼”的知识。
男子一开始有些不信,当他拿出手机,看见网友的评论时,他相信了。随后就虚心请教老大爷。
“哲罗鱼”现在所剩数量极少,它属于鲑科、哲罗鱼属冷水性的淡水食肉鱼类,整个体背都光滑细腻,非常漂亮,看见就想让人让手触摸,好像一块墨玉。
它的头部背侧也非常漂亮,布满许多黑色斑点,鱼体腹部腹鳍和尾鳍下叶都呈橘黄色的胭脂色彩。
“哲罗鱼”的整个体型偏长,头部平扁,如果它张开口的话会发现它的口裂大,牙齿尖利,十分吓人。
由于它体型原因,所以它在游动中速度较快,善于追捕猎食鱼类,是淡水鱼中最凶猛的鱼种之一。
今天趴在水里一动不动或许是因为吃太饱了,如果平时有人这么摸它,或许早就被咬掉手指了,男子听着后怕不已。
“哲罗鱼”一年四季都要摄食,特别是在冬季食欲特别强,只是他在生殖期停止摄食。
它的觅食时间一般都是早出晚归,或许是因为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吧。它不光光捕食鱼类和水中活动的蛇类,它还捕捉蛙类、鼠类和水鸟等。
“哲罗鱼”大部分时间多潜伏在溪流两岸有荫蔽的水底,所以极少被人类看见。或许是因为现在人类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提高,所以“哲罗鱼”的胆子也逐渐变大。
说了这么多,该男子觉得十分有意思,回家后还特意找了“哲罗鱼”的视频资料。
他也幸好没有捕捉“哲罗鱼”,否则真的会被抓起来。到了第二天男子又来到河边,特地买了两盒烟送给钓鱼的大爷,以示感谢,而他却没有再见到那条大鱼。
现在社会提倡保护动物,特别是现如今禁止捕杀野生动物,也更好地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生长最快的淡水鱼排行第一
北美“水中脑白金”:加拿大湖白鱼
加拿大湖白鱼(Lake Whitefish)拉丁文名:(Coregonus clupeaformis)是一种原产于加拿大和美国北部的野生淡水鱼,它们遍布加拿大的湖泊和河流。 主要生活在温度比较低的水域中,游动速度非常快,不少钓鱼爱好者称其为“座头鲸”,因为其头部相对于身体的长度较小。在全加拿大的大湖和河流中都有分布。
湖白鱼与鲑鱼有亲戚关系,也被称之为白鲑鱼。湖白鱼全身覆盖着巨大的鳞片,身体两侧呈银色,背部从绿棕色到近乎黑色,腹部呈银白色。外观比较像中国的白鲢鱼,湖白鱼可以长到50厘米长,重达两公斤左右。加拿大湖白鱼肉质细腻,鱼肉含有大量的Omega 3,因此在北美称为“水中的脑白金”。由于加拿大本地人不太善于食用淡水鱼,所以很多加拿大湖白鱼被出口到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