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表平台怎么收费
可以试试
云表平台收费标准
2年前,我的一个决定损失68万,3个月前,我又花了一万块,换回损失,老板奖了5万块。
真没有想到,达到了同样的效果,成本差距会这么大,真是悔不该当初,贪图简单。
我是一工厂的信息化部门主管,平时就是帮助厂里面做一些软件维护和购买软件的事情。说起来简单,但是真不简单,一不小心就掉坑里了。
2年前,仓库部门说要管理有点乱 ,以前搞的一个进销存软件,不是太好用,想换个软件。跟部门同事,还有领导商量了一下,决定还是有必要搞。两种意见,一种就是定制,一种就是买现成的标准软件。
那就选型吧,一摆渡,一大把做仓库软件的,各种各样的,最后经过沟通,选一了一家深圳的,看广告说的还可以。就电话他们,厂家反应还比较快,两天后,来了3个人,大家就开始沟通需求。最后报价85万,一部分标准功能,一部分要定制。经过几轮谈判,最终谈到68万,大家感觉价格少了不少,还挺开心的。
做了3个月,上线了,刚开始还挺顺的,仓库部门的同事和领导也还比较满意,中途管理上也有点小调整,几个功能有点问题,让软件公司小改一下,还好,能用。但是过了一年,公司业务发生调整,仓库管理也变化挺大的,问题出来了。
这系统不好使了,功能和需求发生偏差,而且还比较大,完全没法用了,找软件公司,软件公司说过了质保期,要收费,而且功能变动大,他们也不改保证改后的效果怎么样,如果要改,就要收费。那也没有办法啊,不改完全不能用啊,一问价格30万,我靠,刚开始买的时候只花了60多万,现在改一下30万。
而且,谁能保证明年公司业务不变啊,如果再变,那不又得30万?谁吃得消啊。
这样搞也不是办法啊。
我就想有没有一个工具,我们自己能玩转的,不过不能写代码,写代码,那还是一样的难搞。我试着搜了搜,还真有这样的工具。找了几个试了试,还 不错啊。感觉很多能适合需要。最后找了一个感觉比较顺手的,是珠海的一个软件,叫云表平台,可以用画表格的方式来搭建WMS仓库管理系统 ,而且其他的软件,像MES这些也可以搭建。
我立马组织部门3个人,来学习,大家对软件多少有些基础,加上对管理业务也熟。不到10天,我感觉大家都入门了,就用他们的免费版开始尝试搭建。
这家伙,有瘾啊。我们几个兄弟每天都加班加点的开发,1个多月后,一套真正适用的WMS搞出来了,一上线试用,挺好用啊,上线中遇到问题的,现场就改了,很方便。
没有问题,就买啊,花了1万2不到,买了个最高级的套餐,正式跑起来。让老板来参考指导工作,嘿嘿,老板也开心啊,这一下子又节约了一笔,一激动,你们几个兄弟能搞出来这套系统也挺辛苦的,还是得奖励奖励,明天我通知行政部,出个通知吧,奖励5万元。
虽然5万块钱不多,但是大家也挺开心的,毕竟找了个好的工具,以后工作也方便了。最关键是,几个兄弟很有信心:咱们几个可以私下搞个工作室,以后业余时间可以从外接个活啥的,用云表来开发,赚点外快,也挺好啊。
云表收费吗
云表、网表一类的互联网产品,会成为低代码的未来?
1、云表是近几年随着云计算发展起来的概念,BtOfficer早在10多年前就接触过网表,那个时候还没有云的说法。当时给人的感觉是,互联网化的网表,借助浏览器,在UI表现上可以做的很豪华。想要让使用者自己去构建软件,不太现实。Office和WPS代表的通用办公软件的使用门槛,已经够低了吧,又有几成用户能用好呢?高估用户的能力,算是IT开发的一大黑坑之一。
2、时至今日,云的概念已深入人心,那么云表一类的产品是否迎来了新的机遇?如果说今天的JS已极大地统一了前后端技术,但仍然在发展中,那么十几年前,就可想而知了。
十几年前,网表一类的产品,只是一个界面绚丽的输入端,真正的业务处理仍然在后台,前端的能动性其实是非常糟糕的。为了解决这一点,很多云表产品,都有客户端。由客户端来解决用户端的能动性,所谓云,只不过数据存储在非本地数据库罢了。从技术上讲,这样的云表,其实并没有多高的门槛。
而今,随着IE退出江湖,JS正在让浏览器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应该说,之前的网表产品,若不重构,基本上架构上就废掉了,当然谈不上未来。然而,即便重构之后,有未来吗?
3、从现象上来看,像Office/WPS等一类的经典的通用表格软件,其复杂程度已远超出当今大部分云表产品,所以才能胜任各个行业的表格应用。如果云表要成为低代码甚至0代码应用的未来,复杂性势必会超过桌面的通用表格软件。但遗憾的是,绝大部分云表产品,还上不了谈这种复杂性的台面。因为,从技术的基座、团队的构成、投入的力度,以及市场都还远达不到那个层次。
从技术上看,让业务员利用厂商提供的构件来自行搭建应用系统,需要解决1个核心问题。那就是需不需要用户投入技术细节?如果需要,自己一套都做了,那要厂商干嘛,租你的服务器?如果不需要,事儿更好看了。
首先,需要在用户端屏蔽技术细节。也就是说用户驱动的最小构件单位,必须是傻瓜式的积木(只有输入和输出控制,内部是黑盒),否则构件系统的成本就是个黑洞。其次,厂商不仅要随时能响应构件制造的需求,还必须实时维护这些构件,那么厂商的产品交付责任是持久的,难道是为了更好的捆住用户收费?为毛不直接将用户的业务逻辑了解清楚,一步到位?将业务逻辑的梳理工作,以降低成本和更接地气的理由让渡给用户,只是为了印证隔行如隔山,厂商搞不明白?既然搞不明白,提供的构件又怎么与具体行业应用适配呢?
所以说,噱头而已嘛。一个没有办法定义控制粒度的产品,怎么可能通用?当然,有用性,目前还是有的,比如企业的通用性流程管理,这也是目前市面上绝大部分云表产品的宣传场景。
4、云表产品还面临着传统表格产品的威胁,而这恰恰是BtOfficer认为,云表不可能成为低代码或0代码的未来。国内的WPS,很早就重构为云端型产品,但对用户仅仅是数据云端,相信很快就有用户的功能云端。国外的Office从13版起,内部就逐步全面Web化。今天的Office365的WEB功能插件,都已经完全云端化。所以,从传统互联网发展起来的那些云表,未来堪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