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是近义词的词语吗
近义词,,艰难大
艰难是近义词的词语吗对吗
翻译练习
选自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一)》:李大钊“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参考译文在第二张图片,解析在第3、4、5张图片。
“历史的道路\",注意这里并不是指是在意义上的road,path,way等,而是指历史的进程,所以选择用course更加合适。
“坦平的”,这里指平坦的,可用smooth还可选择同义词flat;plain;level; unwrinkled unruffled
“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里是指历史进程有时会遇到艰难险阻,所以主语选择用代词it替代“历史的道路”,beset的意思是“床扰:使苦恼”,用法为besetsbwithsth.这里使用被动形式,bebesetwith,生动形象地表明了历史进程有时会受艰难险阻所扰。
“艰难险阻”,注意这里的翻译做到达意即可,不需要字字对应,所以不宜翻译成
hardships,difficulties,dangersand obstacles直接合译成difficultiesandobstacles即可。这里介绍几个obstacle的同义词:impediment; barrier; hindrance;obstructiono
“境界”这个词属于范畴词,可直接省略。范畴词是指汉语命名中倾向于加范畴的词语,如“的问题、状态、情况、工作”等,有时本身没有实质的意义,翻译时可以省去不译。
“全靠雄健的精神”,这里采用的是反译技巧,nothingshortofaheroicspirit,双重否定表肯定,即全靠雄健的精神。
“冲过去”是指能够克服那些艰难险阻,所以用surmountthem,them指代difficultiesand obstacleso
通过以上的讲解我们可以看到小句子蕴含的知识点是很丰富的,大家可以细品、学习并运用。例如大家在写作文的时候,谈人生进程,可以说The course of lifeis never smooth.ltis sometimes beset with difficultiesand obstacles and nothing short of a heroic spirit can help surmount them
艰难是近义词的词语吗为什么
我曾在2015年5月造访希腊时发现,它的经济再度滑坡,主要是因为它几乎没有制造业。因此,工资及其他成本的大幅减少未换来出口的强力复苏
艰难的开支削减政策减少了进口,而廉价货币和工资下调提振了出口,尤其是制造业出口。
当廉价货币与低通胀率相结合时,必然造就一种更强大、更持久的武器,它显然比廉价货币本身更具吸引力,让资本流滚滚流入。
如果其他国家都在对本币进行贬值,那么,以贬值换取繁荣的策略便是空想。
本币贬值,如果一个国家有大量以美元、欧元或其他外币计价的借款。那么,这个国家需要以更多的本币偿还这些外币贷款
本币贬值对经济产生了双重效应:私人公司要用更多的钱偿还债务,而不得不减少它们雇用劳动力或投资建厂、购置设备的支出。
阿根廷、智利及墨西哥对企业放开对外借款。当然,这项举措并不意外,因为这些国家当时正处于经济腾飞阶段,但苦于无力创造足够的外汇收入,用于支付进口货款及偿还贷款。于是,3国领导人不约而同地选择对本币进行贬值,试图提升经济的竞争力,但最终的结果适得其反,让国人陷入债务违约的窘境。在危机最猛烈的时候,由于偿还债务造成了货币严重短缺
货币贬值还可能带来其他意想不到的破坏性。在一个缺乏强大制造业基础的国家,再便宜的货币也难以刺激出口。既然不能赚回外汇,自然也无助于修复经常账户赤字。这也是大宗商品出口国最大的弱点,尽管近期有研究显示,与10年、20年前相比,即便是制造大国,也很难利用廉价货币来刺激出口,这是因为在全球供应链整合后,很多制造商可以在海外采购大部分原材料和零配件。因此,在目前的出口总额中,有相当一部分金额来自进口,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制造大国能通过货币贬值达到暂时强化优势的目的,但它们最终还是要承担更高的进口成本。
此外,如果一个国家在食品、能源等基础物资上严重依赖进口,那么,廉价货币将提高这些物资的进口价格。反过来,进口价格的提高又会带动通胀率,进一步削弱本币的币值。这样的恶性循环并不少见,比如土耳其。
这些贬值引发的资本外逃,最终会将政府置于尴尬境地。当外国人跟随本国人向外转移资金时,这些国家的中央银行自然会担心,资本外逃将引发本币出现大幅贬值。于是,央行不得不动用外汇储备买入本币,试图维护本币的“尊严”。但这又会消耗外汇储备,而且只能对本币贬值产生暂时性的延缓效应,这又让投资者有机可乘。虽然它们在抽逃资本时会有部分亏损,但资金的出逃给汇率带来下行压力
真正能以货币贬值来换取繁荣的实例极其罕见。这难免会让我们回想起中国在1993年那次极为关键的人民币贬值。毕竟,这是一次通过贬值实现短期无痛增长的罕见案例。中国的外债规模非常有限,而且对进口商品的依赖性很低,最重要的是,中国拥有强大的制造业基础,在人民币贬值之后,其制造业呈现更强劲的增长态势。
另一个值得深思的成功案例来自印度尼西亚。1986年,印度尼西亚政府宣布对本币贬值30%,因为该国当时正在大力推行旨在促进出口的改革
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理解这个规则,即一个经济体越不发达,它对“便宜就好”这一规则就越敏感。假设一个国家只进口非常简单的制造品,比如服装、鞋或加工品,那么对这些商品来说,价格就是影响其销量最关键的要素,因而货币价值的影响也最大。但是如果一国主要生产价格更高的商品,尤其是消费者甘愿支付溢价的高档品牌,那么,尽管汇率依旧会有影响,但影响很有限。
德国和日本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尽管货币大幅贬值,但这两个国家依旧维持长期的强势增长,因为“德国制造”和“日本制造”这两个词,早已成为高档标准和精细工艺的同义词。同样的故事也适用于瑞士。在过去10年里,瑞士法郎的升值幅度是其他国家都不能相比的,但是当其他发达国家在全球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下降时,瑞士出口丝毫未受冲击
货币的大幅贬值绝非好兆头,尤其是当这个国家不仅面临巨额外债,还缺少强大的出口制造业时,廉价货币几乎不会给它带来任何好处。因此,一国经济增长所需的最理想组合,是由市场决定的廉价货币,加上以低通胀预期为基础的稳定的经济环境。这个组合有利于提升本地企业增加投资的信心,鼓励银行以合理的利率发放贷款,让投资者看好一个国家的长期增长。
摘抄自《国家兴衰》
学习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