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我认知3000字论文
1
贺成是我上初中时认识的第一个人,是我的同班同学。尽管如此,我们的关系却也就仅限于同学,离朋友还差十万八千里。
因为当时的我并不认为贺成够资格做我的朋友,仅是同学的关系有时候都会让我感到羞耻,而且在当时这样认为的并不止我一个。
贺成可以算得上是当时班级里最不受待见的人。
他个子不高甚至可以说是矮小,但却极胖。那种胖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厌恶,他的头发很稀,露出大块的额头,脸上的皮肤黝黑。五官虽谈不上多么扭曲,但却是公认的丑陋。
当时的我很难想象,上帝居然会有这么失败的作品,所以我们大部分学生在见到他的时候都会远远避开他。
除此之外,他的入学成绩还奇差,要不是九年义务教育的话,我估计小学他就有可能被拒之门外。
由此一来,不待见贺成的人不再限于我们学生之间,甚至连老师见到他,脸上都会流露出再明显不过的厌恶之色。
当然,老师的厌恶绝不会像我们学生一样,只是避开他便了事。在当时那种以老师为权力中心的中央集权形式的学校里,老师的话比古代皇帝来得还要管用。
开学第一天,老师便把他单独调到了最后一排靠垃圾堆的位子。
其实说起来,老师是按照学习成绩来调位的。学习好的坐前排,学习不好的坐后排。分好了前后排,也确定了阶级。
而贺成的成绩确实当得上最后一排的位子,但却绝不至于被孤立到最角落里,与垃圾为伍。可是尽管如此,又有谁会为了贺成去与老师为敌呢?所以从此之后,贺成也便跟那角落里的垃圾一样,无人问津。
尽管老师如此对他,但看起来贺成却并不以为意,似乎他生来便该被如此对待。
当时的我坐在班里的中间位置,算不上靠前,但也不算靠后,偶尔上课回答几个问题,也能博老师一笑,得几句赞美之言。
而贺成呢,上课老师提问的时候他也举手,但老师却从未往那个角落里送出哪怕只是一抹眼角的余光。
就这样,日子久了,我似乎也渐渐忘记了贺成的存在。除了每周值日打扫卫生的时候会与他打个照面,其他的时间里便没有了任何的交集。可是直到有一天,一件天大的事发生了。
当时正好是期中考试结束没多久的样子,那是一节自习课。我转过身跟后排的几个哥们儿聊天打屁,贺成也还是跟往日一样,缩在他的位子上,深深地把脑袋埋在高高的书堆里。
当然,当时的我并没有注意到他,甚至可以说,他已经被我的感官系统自动忽略。可就在这个时候,教室的门一下子便被推开了。
2
开门的是老师,我听到响动,猛地回过头的时候正好对上了老师那双愤怒的眼睛。还没等恐惧完全挤满我的心头,我再仔细一看,却发现老师盯着的并不是我。
我回过头,顺着老师的目光看去,那道目光直射垃圾堆。我盯着垃圾堆看了半天,终于反应过来,老师此时盯着的人,是贺成。
老师走得很快,而且脚步很重,每一步都踩得地板砰砰响,像是踩在每一个人的心头上。
教室里的每一个学生都噤若寒蝉,甚至连前排的那群老师的宠儿们都一个个害怕地低着头,此时的我也低着头。
终于,一阵风从我的身畔吹过,老师也已经随着风经过了我的座位。我偷偷转过身子,往贺成的方向瞥着。
又是砰的一声响,这一声比之前老师走路的声音更响也更有力,但却是无人再觉得恐惧。因为那股巨响所夹杂的愤怒冲着的,是贺成。
这时候全教室的人也都被这声巨响惊动,一个个地都回过头看着贺成的方向,这估计是贺成在这个班级里关注度最高的时刻吧。
“说,抄的谁的?你一个后排的学生,学习差就算了,竟然还抄袭。”老师一只手按着桌子,另一只手指着贺成的鼻子。
老师手底下按着的是一张白纸。不过班里的同学基本也都已经猜到,那正是期中考的成绩单。
坐后排的强子小心翼翼地探过脑袋去瞅了一眼,立马就又缩回了自己的位子。但是随着强子缩回来,一句不可思议的话却从后排往前排传递开来,最后扩散到整个班级。
“贺成考了六百多分,比班长还厉害。”
这句话就像是一股旋风刮过所有人的耳朵,瞬间便引起了轩然大波。
而这句话也理所当然地传到了班长的耳朵里。班长一直是班里学习最好的人,霸占着班里大小榜的榜首。除此之外,他还是老师在班里的直接代言人,可以当得上是一人之下数十人之上。
随着这句话的不断扩散,班长似乎也注意到了班里那一道道盯着他的目光。他就像是一只权威受到了挑衅的雄狮,脸色冷得可怕,但他却并没有发作。
班长只是看了眼贺成的方向,然后鄙夷地说了句,“老师都说了,那是作弊。”
“是啊,真是没想到,这贺成作弊可以啊。”
“对啊,对啊,要是我能跟他一样,那还学个屁啊。”…点击卡片继续阅读
大学生自我认知3000字论文范文
怎么明确人生价值?
通常来说
我们通过两种方式
来确认自己的价值——
一种是自我的认知与肯定
一种是通过与他人的关系来建立
心理健康的人
可以在两种方式中灵活切换
为了更优秀的自己 努力成为
大学生自我认知3000字论文怎么写
“感知”“理知”“自我认知”是著名哲学家陈嘉映先生长期思考和研究的主题。秉持一贯的论述特点,在本书中,他从精微的概念辨析入手,去分析哲学中此类论理词背后的理路,进而拆掉概念的围墙,将其贯穿、打通,让我们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以及与我们生活的联系。不管谈感知、理知还是自我认知,他总是连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在谈,连着整个时代、人类经历过来的一个个时代在谈。在今天这个理知落幕的时代,面对技术化、数字化的大形势,如何认知我们在世界中的位置,如何认知我们自身在人之中的位置,本书提供了一个深入而又有新意的视角,让我们对这个世界重新产生感觉,更有力量去应对当下的问题。这不是艰涩的哲学论文,也不是一部研究性著作,而是一位始终关注人在世界之中如何生活的哲学家将他的多年思考以易懂的方式聊给我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