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r

核电站是干什么的(中国核电站是干什么的)

核电站是干什么的

一个让我感觉有些不好说的国产化替代

以下为2021年6月《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大亚湾核电站写的稿件,名字叫《大亚湾畔,蹚出核电自主运营之路》,其中有一段是这样的:

“1992年7月,不到20岁的乔素凯从山西临汾的技校毕业,来到大亚湾核电站维修处工作。次年7月,电站首炉核燃料进场,他成为首批核燃料操作师。

2005年之前,大亚湾核电站堆芯换料和检修工作基本由外方支持操作,但他们只讲“皮毛”,而且材料和设备要价很高,这让乔素凯“自己干”的念头日渐强烈。之后几年,他所在的团队攻克技术障碍,一举实现燃料操作与贮存系统自主维修,还把核燃料替换棒变成了“中国造”。

手执一截手指般粗细的核燃料替换棒,乔素凯来了兴致:“核燃料棒从堆芯取出后,为了避免燃料组件结构发生变化,需要在原位置装进一根等高的不锈钢棒。当时,外商报价20000元一根,我一听就火了。”

“不能让小小的棒子‘卡脖子’!”乔素凯随即联系国内厂商制造,但当时所需替换棒较少,要求却极高,很多企业不愿接单。他又找到东北一家钢厂,百般说服,对方才答应一试,经失败数次才炼出了合格材料。最终,中广核成功实现了国产替换棒入堆,每根造价仅有1000元。”

怎么说呢,国产化替代是件好事,但是怎么感觉国产化替代不应该把市场做这么小,原来2万的市场一下子缩小了20倍,国产厂家看起来也赚不了多少钱,毕竟一根才1000元,一年也没多少量。核电站相对来说是高利润的产业,大亚湾核电站主要是售电到香港,上游的材料卖的价格高些也是有利于利润转移到上游的钢铁产业以及北方重工业地区的。

不知道当时报价的细节是什么,按理说外商卖2万一根,国产卖5000-1万一根也应该很有竞争力,为什么只卖5%的价格1000元,当时这家钢厂没有做市场调研,直接按照成本+利润的形式报价?还是说产品虽然可以替代,但是寿命之类的比原装的少不少,所以卖这么便宜?

中国核电站是干什么的

基建可以搞,但要有收益!如大西线引水工程藏水入疆,北水南调备加尔湖引水工程,俄天然气和石油管道工程,钍堆核电站,空天民航客机,要有收益的项目。

核电站是干什么的为什么有辐射

煤、水、风、核电不让搞,气又断了,德国靠啥发电?,德国是煤炭资源最丰富的欧陆国家,但因烧煤导致温室气体,所以不仅不再建新火电,还在2018年关闭了所有煤矿;

德国曾是全球第一风电大国。但动保组织说,风电叶片会打死飞鸟,于是风电也不再建了;

德国有不少河流,但反坝组织说水坝破坏生态,且淹没拆迁总有钉子户,于是不仅不再建水电,原有的大坝也逐渐拆了。

德国是海洋性气候,一年到头没几天太阳,光电没法搞。

好在科技力量强大,还能搞核电。但福岛出事后,德国关闭了所有核电。

因此只剩下天然气发电了,但现在北溪停了,原来的俄国天然气官道也要停了……

不知道德国的电是哪里来的?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