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r

陈凯歌身高,陈凯歌身高有多高

点击右侧关注,影视圈小毒舌,每天都有最新深度八卦,等你来约!

一、

陈凯歌出身艺术家庭。父亲是著名导演陈怀皑,母亲先在国家电影局工作,后来改做了电影编剧。

夫妻二人本想要个女孩,名字都想好了,就叫“陈皑燕”,谁知道竟生下的是男孩,只好临时再想一个名字,正好陈凯歌出生前,北京召开“亚洲、太平洋地区和平大会”,会标就是毕加索的鸽子。夫妻两人望着那只可爱的白鸽子,灵机一动,于是孩子的名字就诞生了:陈皑鸽。真真取得有点草率啊。

陈皑鸽一直不喜欢这个名字,他从小就爱思辩,老师们估计都觉得他会成为一个哲学家。他想了很久,自己同一只白色的鸽子到底有什么关系,想了十几年也没想明白,13岁那年,伴随着夏季末尾的到来,陈凯歌考上了北京市最著名的男子中学,北京四中。

顺便也将自己的名字改了,从此这个喜欢思辩,身高一米八的男孩,有了个诗情画意的名字,叫:

陈凯歌。

从陈皑鸽到陈凯歌

1969年,陈凯歌初中毕业,17岁不到的陈凯歌被通知要去西双版纳农垦局下乡,他初听到消息时,有点难过,因为他很喜欢北京,但他那时也没有什么恐惧感,以为生活会很幸福,因为他以为的西双版纳是:

头顶芭蕉、脚踩菠萝

临走前,陈怀皑给儿子买了十管巨型牙膏,一个人省省用可以用一年。看着这么多牙膏的陈凯歌以为自己这辈子都回不来了。他父亲怕伤了儿子的心,又给他准备了一箱子书。

后来这箱子书没落得个好下场,基本全部被陈凯歌当作卷烟给抽掉了。

一去才体会到,什么叫苦日子。跟北京小楼比不得,那住的是茅草房;水土不服,身上被各种各样的毒虫咬得一塌糊涂;每天得干活,也吃不饱。

一到晚上,陈凯歌躺在茅草房里,抬头望着星星,眼泪就往下掉。

留着浓密胡子的陈凯歌

陈凯歌做梦都想着离开,后来终于逮到了一个机会,因为个儿高,会打篮球,被部队看上去当兵,一当就是5年。1974年,陈凯歌还在当兵,他的第一任妻子洪晃年仅12岁,就到国外留学去了,差别不可谓不大。

1976 年陈凯歌终于回到了心心念念的北京,他想跟自己老爸一样拍电影,谁知却被老爸拒绝,让他找个普通工作算了,

于是陈凯歌到北京电影洗印厂做了工人,一做就是三年。

1977年恢复高考,陈凯歌报了名,填的北大中文系,自从被老爸泼灭了理想,陈凯歌就改变梦想了,他觉得自己文笔极佳,写作文一绝,可以当个作家。

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成绩一出来,除了作文不行,其他科目都还可以。

陈凯歌和父亲陈怀皑

第二年,同学跟他说,要不你试试电影学院导演系,电影学院不考数理化。陈凯歌一想,也只能这样了,于是报名参加了北影的考试,考试时老师问陈凯歌什么是电影节奏。陈凯歌对电影一无所知也,凭借着自己出色的口才,一顿胡乱答,

第二天收到通知,自己被淘汰了。

让他意外的是,过了两天他又收到通知,让他参加复试。复试时,陈凯歌问老师,为什么第一次没有通过?老师说,

我原指望你什么都不懂,你不懂我们就能教你了,你说了那么多,我还教你什么啊。

1978 年,陈凯歌顺利被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录取,那年入学的还有田壮壮、顾长卫、张军钊、何群、李少红、刘苗苗、彭小莲。

那时候的陈凯歌还没有意识到,自己作为那个时代第一批接受教育的人,注定扛起振兴中国电影的大旗。

陈凯歌

二、

第五代导演里,提到陈凯歌,必定会想到另外一个人,那就是张艺谋。作为同班同学的他俩,命最像。刚毕业那会儿,张艺谋比陈凯歌运气好了那么一点点,

在电影《一个和八个》里担任摄像,一举成名,凭借这部电影,张艺谋获得了中国电影优秀摄影师奖,在电影圈子里打开了路。

这时候的陈凯歌,还没想着独立拍啥,跟在前辈屁股头后面端茶送水,能得到几句表扬就不错了。

1983年,广影看中了西影的剧本《黄土地》,准备筹拍。摄影定张艺谋,导演还没有定,张艺谋力荐了同学陈凯歌。

陈凯歌那个紧张啊,看了剧本心里头还没个准,一行人去陕北采风。直到有天黄昏,陈凯歌、张艺谋一行人爬上一个高岗,四面望去,全是黄土。

就是他们脚踩的土地,在冬日淡淡的残阳下,沉寂而悲怆。

他们呆呆地站在那里,心里头忽然有一股热血涌过,突然明白了应该怎么拍。

陈凯歌和张艺谋

1984年,《黄土地》开机,张艺谋和陈凯歌的首次合作,创造了奇迹:影片在香港上映时,短短七天之内,报纸上出现了两百多篇影评,很多影评人说,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伟大的影片。

作为导演的陈凯歌别提有多扬眉吐气了。

《黄土地》之后,陈凯歌被寄予冲出海外的厚望,他对电影,或者说是获奖的热情一下子被点燃了,废了老大劲,拍了部《孩子王》,片子拍得不可谓不曲折——拍到半道,摄影机出了问题,114个镜头全部报废,30万人民币打了水漂。陈凯歌差点崩溃。

《孩子王》终于拍出来,吴天明看了,望着张艺谋摇了摇头,说,

咱还拍啥,差得太远了

。张艺谋不服输,在心里暗暗较劲,跟着吴天明拍了《老井》:每天扛着上百斤的石板,走十几里山路;为了拍一场被困老井的戏,3天没有吃饭,差点饿晕过去。

靠着这股子跟陈凯歌较真的劲儿,

1985年,张艺谋拿到了东京电影节影帝。

电影《黄土地》海报

《孩子王》拍完,陈凯歌遇见了洪晃,当时这个女人拥有一切:青春、出身、钱与见识。彼时陈凯歌太寂寂无名,虽没多大名气,但有才啊,哪个女人不爱有才的男人?陈凯歌跟洪晃眉来眼去一个月就好上了:

一次聚会,结束挺晚的,两个人就又拉手又亲嘴了。

1988年,陈凯歌带着《孩子王》自信满满去了第41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在海滩上,他用相机记录下彼时他正爱着的女人,却没想,爱情春风得意时,事业却遭遇了滑铁卢。《孩子王》在戛纳一点也不受欢迎,还被授予了“金闹钟奖”:

这是一群挑剔的电影记者的内部娱乐奖项,颁给每次戛纳电影节“最令人厌倦的影片”。

1988年陈凯歌镜头下的洪晃

陈凯歌电影之路受阻,失落的他拿着奖学金去了美国,等奖学金到期了,要被遣返回中国,便索性跟洪晃结婚了。

我能看着他不管吗?这时候我不能走开。

结果结婚没多久,两人之间的矛盾就出来了——陈凯歌太想干一番大事了。

3年后,这段短暂的婚姻,宣告结束。

1993年肖全镜头下的陈凯歌

三、

1991年,陈凯歌回国,遇见了32岁的倪萍,两人迅速热恋,同居住在了一起。那时候已经在全国赫赫有名的倪萍,为了陈凯歌能够一心一意做艺术,每晚加班回去还得给他洗内裤,做饭。那时的倪萍怎么也不会想到,有一天陈凯歌会跟别人结婚。

这一年,徐枫拿着李碧华的小说《霸王别姬》找到陈凯歌,想让他翻拍成电影,陈凯歌以还要拍其他片子为理由拒绝了,彼时他觉得李碧华的《霸王别姬》是本三流小说。

没想到徐枫却执意,感觉这个片子只能陈凯歌拍,于是说:

我可以等你。

陈凯歌、徐枫和张国荣

徐枫跟陈凯歌相识于1988那年的戛纳电影节,尽管外国人都对《孩子王》不感兴趣,但徐枫却觉得拍得很好,她找到陈凯歌,说了句掏心窝子的话:

你拍的挺好,但是我觉得你能拍得更好。

徐枫打心底里欣赏陈凯歌的才华,中国那么多导演,她就赖上陈凯歌了,不管等多久,都要等到陈凯歌的一个答应。

1991年,张艺谋执导,巩俐主演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获得威尼斯电影节银狮奖。有点刺激到了陈凯歌,

陈凯歌也想拍点好电影冲冲奖。

陈凯歌拍完了《边走边唱》,也没获奖,这时徐枫叶再来找陈凯歌的时候,陈凯歌答应了。

值得一提的是,《边走边唱》上映的时候,芦苇和李碧华也当了观众。电影放映结束,现场叫好声一片。芦苇却私下和李碧华说他根本没看懂。李碧华偷笑着说,她一边看一边睡。于是芦苇当即下了个结论:

陈凯歌做导演可以,千万不能让他碰剧本。

陈凯歌和芦苇

李碧华曾说,她那《霸王别姬》中的蝶衣就是以张国荣为原型写的。陈凯歌跟张国荣说戏的时候,也没管他听没听懂,连珠炮不停连续讲了两个半钟头。

席间他观察到张国荣不断地抽着烟,随着剧情讲述的深入,

他的手抖得越来越厉害。

剧本讲完后,张国荣淡淡一笑,说:

导演,我就是那个程蝶衣。

张国荣饰程蝶衣

1993年的银幕上,没想到张国荣的程蝶衣、张丰毅的段小楼和巩俐的菊仙,三人上演的恩怨纠葛爱恨缠绵,成了中国影视的最亮丽的一笔:

一举拿下了戛纳金棕榈奖和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的片子。

《纽约时报》评论:

这是中国电影史上的一个新高峰,也是中国电影史上的旷世巨作。

那一年的陈凯歌,那一年的中国电影,在世界面前出尽了风头,又有谁知,这竟是唯一的高光?

芦苇说:

那时时候我坠入幻境,觉得我们终于起步了。可我没想到,那竟是我们这一代的终点。

《霸王别姬》电影截图

《霸王别姬》结束的时候,芦苇提议,大家能坐下来开个会,把主创召集在一块,做一个总结,哪些方面是成功经验,哪些方面是失败经验。陈凯歌说对对对对,很有必要,很有必要,应该做,应该做这个事情。但是后来这个会就没有了下文。

当芦苇拿着一沓稿子,兴冲冲地跑到陈凯歌宿舍楼下,

却看到他穿着笔挺的名牌西装,带着美女出去玩。

芦苇失落地感慨:

他的创作状态在这之前和之后是判若两人的。当时他很有激情,判断力很敏锐,之后多的是精细筹算与自负自满,而品格的灵气却离他远去了。

《霸王别姬》截图

四、

有很多人都会这样的疑问,陈凯歌的才气究竟去哪里了?甚至怀疑《霸王别姬》并不是陈凯歌拍的,是他爸拍的。这件事应该不会是真的,但媒体曾拍到陈怀皑在《霸王别姬》的拍摄现场,估计没少给儿子提点。

《霸王别姬》不仅是陈凯歌事业的巅峰,也是中国电影的巅峰。曾有朋友叫陈凯歌说,你再拍一个《霸王别姬》。陈凯歌老实回答:

不瞒您说,真拍不了了,我不觉得我不能拍了,我觉得,时代不再给我这个条件了。

陈怀皑在《霸王别姬》拍摄现场

想要知道陈凯歌为什么后来拍不出好的电影,就得了解陈凯歌拍电影为了什么?

1997年,李安在执导《冰风暴》之前,和陈凯歌在纽约有过一次会面。那会儿陈凯歌刚拍完《风月》到纽约,俩人一起吃了个饭,没聊尽兴,又回车里接着聊。聊着聊着,就说起去影展参赛的苦辣酸甜。

关于影展的话题,陈凯歌有一肚子话想说,正说得兴起,李安一时牙关没咬紧,蹦出一句话,把陈凯歌噎个够呛:

你几岁了,还在比赛?

怎么样,明白了吗?

李安的话可谓一语中的。从头到尾陈凯歌拍片子,那都不是为了单纯的艺术,要么是奔着冲奖去的,要么就是奔着票房,准确说是市场去的。

鲁豫曾经问过陈凯歌怎么看待票房。

陈凯歌说得委婉:

我这人吧,善良,别人在你这投了钱,我就看不得人亏了。

陈凯歌

1999年,陈凯歌写了一部戏,《荆轲刺秦王》,本来没有找芦苇,但芦苇得知消息,兴冲冲找来,看了剧本之后说《荆轲刺秦王》的剧本有很大问题,提了二十多条剧作硬伤。但都被陈凯歌给否定了。

2005年,陈凯歌写了《无极》的剧本。剧本完成后,他非常自信

,坚定地说这是个好剧本。

结果《无极》上映没几天,口碑扑街,满世界都出来骂,胡戈恶搞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将陈凯歌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无极》去柏林首映,在机场面对一帮记者,陈凯歌怒叱:

人不能无耻到这个地步。

芦苇看了《无极》之后,非常失望:

我非常的遗憾,特别想问他这个问题。我想问一下他,到底老兄为什么要拍这么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到底讲的是什么?我依然坦白地跟大家说,虽然我做电影做了30多年,确实《无极》我没有看懂。

《无极》拍摄现场

芦苇失望也没有用了,陈凯歌在商业片的路上,一去不复返。观众还在期待另一部《霸王别姬》的到来,等来的却是《道士下山》、《无极》、《妖猫传》等等一部部华丽却失去灵气的商业大片。

当年自负对观众说着“十年后才能看懂《无极》”的陈凯歌终于也“服输”了,面对镜头感慨:

我拍《黄土地》时,32随,40岁得了金棕榈,不知不觉跟普通人一起撑了贪嗔痴念的心。人最怕生妄念,妄念一起,什么事都坏了。

时间回到2001年的一个晚上,陈凯歌做了一个梦。梦中,他看见有一个人穿着戏袍向他走来,细看才发现,原来那人正是张国荣。

朦胧里,哥哥用非常纯正的普通话跟他说:

从此别过了。

陈凯歌猛然惊醒,坐起来时整个额头都是汗水。两年后张国荣自杀,世间再也没有程蝶衣。

那个被惊醒的夜晚,陈凯歌再也睡不着,他看了一眼旁边熟睡的陈红,起身到阳台吹风。

他望着沉沉黑夜,想起曾经的岁月,明白,一个时代已经悄然逝去了。

而他也隐约感觉,他这个“天选之子”最终也将泯然众人矣。

你觉得陈凯歌是“天选之子”吗?

欢迎评论区留言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