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r

中国永远不可能成为超级大国(中国崛起为超级大国的原因)

随着中国的日益崛起,伴随而来的声音也越来越多,有称赞也有质疑,同时,中国未来的走向也成为国际各界人士研究的重要“命题”,英国《金融时报》的评论员吉迪恩·拉赫曼则是其中一个。

他在近期发表了一篇文章,阐述中国目前的崛起状况的同时,也分析并“预判”了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中国不会成为超级大国,因为它不愿意打仗。

中国永远不可能成为超级大国(中国崛起为超级大国的原因)

姑且不谈其他因素,单看这一观点便能得出两个结论:一、在吉迪恩的观点里中国是大国,但没达到超级大国;二、不能成为超级大国的原因是不愿打仗。

按照这一逻辑来看,吉迪恩把“成为超级大国”与“打仗”划上了等号,将打仗列为成为超级大国的必要条件,或者是条件之一。这个角度是不是很熟悉?没错,正是历史上帝国主义的那一套逻辑与做法。但实际上,这一命题放在中国身上就是一个妥妥的“伪命题”。

抛去其他因素,在单一的语境之下,吉迪恩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要成为世界性的“超级大国”,打仗也就是军事扩张是条件之一,比如过去的“日不落”帝国、拿破仑帝国,甚至更早的罗马帝国,都是经过了大规模的军事扩张而得到了崛起。

但是最终的结局大家也都很清楚,这些帝国始于打仗,终于打仗。他们经历了辉煌的崛起,也经历了快速的衰落。或许有人会说这是发展的必然经历,但是这套模式放在中国身上真的适用吗?

不管吉迪恩是有意或无意,都忽略了中国的国家性质与帝国主义的根本不同,以过去帝国主义的角度出发,来审视现代中国的“和平崛起”。

文章中对中国的崛起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肯定,包括军事方面以及经济方面等。

其中指出,中国的军事实力在近年来得到了极大的增强,中国海军拥有的舰艇数量甚至已经超过了美国海军,以至于美国部分高级军官产生了“危机感”,多次在公开场合提出“如台海生变,美军是否能够获胜”的有关质疑。

另外,在经济方面,文章也指出,作为全世界最大的贸易国和生产国,中国因其经济实力而在国际上具有重要的政治影响力。

但是,文章在对中国强大的综合实力进行阐述的同时,也有意无意地从自身角度去定义中国如此作为的性质。

在吉迪恩看来,中国不愿打仗是因为“不愿对自己的朋友和盟友作出保护的承诺”。因为美国承诺保卫北约29个成员国盟友,还向其他大约30个国家提供军事保护,但中国则截然不同。

吉迪恩在文章中表示,“如果中国政府或人民不愿开战,那他们的这种行为无疑值得称赞。三无论是19世纪的英国还是20世纪的苏联和美国,新的超级大国要想崛起和重塑世界秩序,那战争往往是常用的手段。”

最关键的是,吉迪恩还煞有介事地为中国提出了一条“出路”:如果中国不愿或无法实现匹敌美国的全球军事部署,那它可能就必须要找到成为超级大国的新途径,或者放弃这一雄心壮志。

很显然,以上这些观点反映出的是吉迪恩骨子里的“殖民主义思想”,这也决定了吉迪恩看待问题的格局仅限于此。这就又回到上边我们谈到的逻辑问题上了,有别于帝国主义粗暴崛起的方式,中国以自己独一套的和平方式得到了崛起,这在吉迪恩眼里,显然是超出了他的认知,于是他试图强行让“帝国主义”那一套在中国身上“合理化”,否则中国的崛起是不成立的。

这一逻辑多少显得有些“流氓”和霸道无理。非要从客观角度来谈的话,战争是崛起的条件之一,但在中国身上并不是必然条件,成为超级大国与打仗也并不能划绝对的等号,中国的崛起的目标也并不是与美国进行“军事竞赛”,也绝不会以其他国家的崩溃为代价,过去不会,现在不会,未来也不会。

吉迪恩的这篇文章多少有些变相“春秋笔法”的味道,乍一看是在阐述与分析“崛起”这一命题,细品之下却在变相输出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价值观,简单来说就是在“带节奏”。有道理的点就去思考,但别有用心的节奏我们也别跟。中国不愿意“打仗”,但一定到那一地步的时候,也不怕“打仗”。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