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担心出门碰到小偷吗?
很多人说,现在的小偷基本都“消亡”了,而让职业小偷消失的原因,不是同行竞争,而是电子支付的普及。
理解互联网对这个时代的深刻影响,可能得先从这个角度出发。
马云讲过很多话,也被很多人抨击,但是他在2020年参加某次大会的时候,说的这番话,我认为还是很有见地的,不能因人废言:
未来真正的机会 是那些用新技术改变自己的传统行业,反而是互联网企业其实非常容易被颠覆、被推翻。
事实上,未来不会再有一个行业叫互联网行业,因为所有的行业都会用上互联网的技术。传统行业和未来行业的唯一区别是有没有用新的理念、新的技术来改变自己。
未来10年,最确定的一点就是要利用好数字技术,促进传统行业的进步和发展。
马云这句话,不仅对企业家有启迪,对所有人都是有意义的,因为这是在善意地提醒人们,不要一股脑地扎堆去互联网企业,因为将来任何的企业都应该变成互联网企业,而真正的蓝海也就在那些还没有变成互联网企业的企业身上。
具体来说,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掌握:
互联网思维
。
最近我在读几位互联网数字战略领域的专家,用数字化运作思路写的一本书,名叫
《数字化引擎》
。这本书有趣的地方就在于,本身是三位作者口述,然后是40个“云实习”的人在20小时内共同完成的。虽然创作构思近2年,但由于作者一直没有整块时间,所以一直没动,但是正由于掌握了互联网思维,所以才能在20小时内完成这部作品。可以说,这本书就体现了马云那句话的精神,连出一本书,也互联网思维化了。
因此,我从这本书提炼一些关于互联网思维的部分,供大家参考,希望大家也能从中取经,把自己的工作、生活、学习,也能互联网思维化,不落人后:
一、互联网思维的本质首先要澄清一个概念,很多人认为数字化无非是把实体的东西搬到网上,这种误解导致很多人搞错了数字化的实质。其实,这种思维只是把互联网用来提高一下效率,和用播种机取代人力播种没有本质区别,然而,互联网思维是希望企业和数据网络变成共生关系,是把数字化DNA植入底层逻辑中。
那么,什么是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思维是将所有的物理数据都转化为可量化的数据,用数据复刻一个物理世界的镜像,也就是说通过这个过程,将人的行为清晰化,可预测化。
也就是说,把一切都转换为机器能理解的数据,你每次搜索的行为、浏览频率、购买数量等,都被记录下来再通过算法标签进行标记。
这样的话,你不再需要主动要求、主动寻找,智能推荐系统就能把所有喜欢、需要的放在眼前。
数字化世界不再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线上模拟,而是直接把现实世界的实体转化为另一个维度的事物。
数字化世界的本质,是现实逻辑。
二、思维的进化
早期,我们只有产品的概念,这种思维的特征是,只在乎卖出去,不在意卖给谁,对用户没有概念,所以只能依靠规模化生产带来快速增长,这种模式其实壁垒很低,也容易被模仿打破。
然而,我们开始重视互联网,但是更多的是关注流量。
没错,就是流量明星的流量。
但是,就像流量明星一样,水能覆舟,亦能覆舟,流量思维很容易变成盲目地增加用户,给用户更多选择,觉得只要东西多,宣传好,能引来更多人,就会有更多消费,却不关注用户的变化,另外收集的信息也不精准,需要人为筛选。
因此,我们真正需要的是数据直接参与决策,这才更符合时代需要。
互联网思维是要我们,为用户量身定做,即依靠精准的大数据,跟踪每个人的喜好,点对点进行分析,并根据数据结果指导品牌的下一步动作。
这种思维的表述可称为:最小颗粒化的拆解方法论,即无论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将该问题进行拆解,拆解的颗粒度越小,就越容易看到真相和本质。
三、激励相容的理念
说激励相容,先要谈另一个理念,叫激励不相容。
这是1996年,经济学家威廉·维克里和詹姆斯·米尔利斯提出的,指的是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即人总是倾向于以个人利益最大化来指导个人行为,也就是说,在竞争关系的工作环境中,不易交到朋友。
但是,果真需要如此吗?
并不然,这是美国经济学家里奥尼德·赫维玆提出的理念“激励相容”。
即各方都能从中实现自己的利益,每个人的利益都能被满足。
其实,人类社会本来就是需要合作的,合作才能创造出更多的可能性,让人类文明得以发展,但是合作中存在一个显而易见的风险,即交易摩擦。
交易摩擦指的是,在完成预期目标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完全而导致在正常成本之外所消耗的成本。这在传统商业模式中很常见,在传统职场中也很常见,但是这种损耗可以避免。
这里就要谈数字化积分激励机制。
许多新兴企业,现在都在采用这种方式,无论是企业内部管理,还是针对客户,皆是如此,工作任务和用户体验,变成了“抢单”、“赚积分”。
其实,这就是试图用一种激励机制来确保公司、员工、用户都能获益,当然也需要转变自己的思维方式。
这就是最大化地分享给所有人,带来的是收获,而不是损失。
因为当公司被分享给其他人时,公司的市场规模、产品竞争力都会获得前所未有的提升。
四、数字化镜像
2019年,埃塞俄比亚航空的波音737 MAX 8客机突然坠毁,这也是半年以来,这个机型发生的第二次事故,随后波音宣布该机型停飞。
随后发现,这个机型是存在一个安全隐患的,由于这个指令系统的权限设定在飞行员之上,因此如果系统存在误判,可能会直接进入死亡俯冲,导致机毁人亡。
然而,有没有办法不需要作出这样的牺牲,就能提前预知这样的设计?
有的,那就是数字化镜像技术。
数字化镜像就是要把一切世界的基础都上载,这样每一样都有数据,以至于世界能够深度联结,这样万事万物都是透明的。
将来,可能人一出生就有镜像,最了解我们的,不是你自己,而是数据和算法。
当然,这也是一个很可怕的事情,我们在技术面前好像是“裸奔”的。
但是,显然这已经是势不可挡的趋势了,我们只能迎面而上。
五、数字化心智
消费者需要什么?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然而,你即便做了用户调研,也未必管用。
曾经有一个企业想做一个用户调研,看他们喜欢黑色还是黄色外壳的一款设备,当初不少用户选择了黄色。
于是,在用户调研的结尾,企业为这些用户发了这个设备,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当初选黄色的用户,绝大多数最后拿走的是黑色设备。
这意味着什么?
很多人是口是心非的,你不能通过之前的调研获得真实需求,另外,也有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碰到这种情况怎么办?
这就是互联网思维的作用,即通过数据特权来预测用户心智。
如字节跳动开放的今日和抖音,都令人上瘾,欲罢不能,只要一打开,就可以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滑动很久。
这就是因为字节跳动用深度数据交互,掌握了你的喜好,推送你想看的信息,这其实是让你进入“心流”状态,乐此不疲。
这就是数据是一种更加真实的维度,数据不关心你嘴上怎么说,只看你实际做了什么。
六、总结
当然,不会只有这些互联网思维和奥妙,但是说到这里,我相信大家已经比较清楚,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大趋势,马云只是道破了天机,如果还不能跟上这股浪潮,那是迟早要被时代淘汰的。
然而,人毕竟是社会和生活的主人,我们活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虽然各种行为是被数据化的,也容易被数字化心智所影响和形塑,但是我们不是也不能成为数据的奴隶。
理解这种思维,有两大用处:
1、识别这种思维,努力让这种思维为自己所用,并且发挥积极的作用。
2、努力避免被这种思维所束缚,变成彻头彻尾的工具人——无论如何,我们都有互联网之外的生活,这一点不仅是必须,也是应该有所保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