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r

直升机价格(直升机价格一览表2020年)

在国际军火交易市场上,向来坚持国防自主的法国是一个颇为独特的存在,由于出口的武器装备颇具特色、品质较高,吸引了为数不少的客户群体。当然,与中俄美比较起来,法国自身兵力有限,外贸出口又受美国军工巨头挤压,导致其装备研发成本偏高,武器出口价格也跟着水涨船高。就在前段时间,法国向阿联酋出口80架“阵风”F4型战机,合同价格竟然达到了160亿美元。一款三代半中型战斗机,卖出2亿美元的天价,实在令人瞠目结舌。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与法国讨论引进幻影-2000战斗机时,法方也曾开出2000万美元的高价,致使订单最终流产。不过,期间仍然有这样一个特例,在考虑引进幻影-2000之前,我国已经以非常优惠的价格,从法国引进一款较为先进的装备,其国产仿制型号早已在国内军民各个领域开枝散叶,这就是法制“海豚”直升机,也就是国产直-9直升机。

直升机价格(直升机价格一览表2020年)

幻影-2000的高昂价格使得我国放弃引进

上世纪50年代末期,我国仿制苏制米-4直升机,推出了直-5直升机,并一直生产到70年代末期,总数量超过250架,成为空军和海军的主力型号,这也奠定了国产直升机发展的基础。在直-5之后,国内又开发了直-6、直-7两款直升机,但由于种种原因又先后下马。由于技术基础薄弱,而军队对先进直升机的需要又异常迫切,使得我们最终走上了引进仿制的道路。

早期的直-5执行空投任务

在上世纪70年代,为配合东风-5洲际弹道导弹实弹发射试验,海军在上级统筹组织下,先后建造了051型驱逐舰、905型远洋补给舰等水面舰艇。执行远洋打捞任务需要合适的舰载直升机,而当时预计出动的测量船、补给舰等大型舰艇,虽然设有直升机甲板及机库,但当时国内研发的直-6、直-7进度严重落后,已不可能满足上舰需求,更早的直-5则完全无法上舰。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在1975年与法国达成协议,引进14架SA-321“超黄蜂”中型直升机。这项合同在1977年之前全部交货,最终也圆满完成了打捞东风-5数据舱的任务。

SA-321“超黄蜂”参加南太平洋打捞任务

在这之后,国内也按照预定规划,对SA-321“超黄蜂”进行了仿制,诞生了日后大名鼎鼎的直-8直升机。不过,直-8是一款13吨级直升机,体型较大,起降和维护保障要求很高,在很多方面无法满足海空军的需求。因此,在引进“超黄蜂”并仿制之后,国内又开始考虑购买一款成本更低、使用更灵活的轻型直升机,在先后考察美国、意大利、法国、英国等多款直升机后,出人意料的选择了法国在70年代中期研制,80年代初刚刚服役,当时还没有什么名气的SA-365N型“海豚”直升机。

直-8已发展壮大成为系列化家族

事实上,对于引进“海豚”的决定,空军一开始并不支持。因为“海豚”并未考虑在高原地区使用,搭载的发动机功率有限,富余动力不多,在高原等地区使用会比较困难。而空军对直升机的迫切要求,很大程度上源自西部、西南部高原地区交通不便的问题。同时,海军也更钟意性能更成熟、名气更大,由英法联合研制的“山猫”轻型直升机。但当时上级认为,“海豚”虽然性能略有不足,但法国同意转让全部生产技术,并帮助建设组装生产线,而其他几种机型不仅没有这种待遇,并且还可能存在种种障碍及后续问题。当时国产直升机发展滞后,对于直升机技术引进的要求异常迫切。因此,着眼于现实需要和未来直升机领域发展,海空军最终同意了“海豚”采购项目。

引进的美制“黑鹰”直升机在高原表现良好

1980年,我国与法国达成协议,购买“海豚”全套资料,并组装生产50架整机。整个订单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海豚”和发动机的全部设计、制造资料,作价约6000万法郎,按当时汇率为1500万美元。第二部分则由法国提供的少量“海豚”整机及后续组装零部件,总金额约2.5亿法郎,折合美元约为6000万美元。算起来,整个合同金额7500万美元左右。考虑到“海豚”在80年代初期刚刚定型,达到了80年代国际轻型直升机的主流水准,这个价格确实比较优惠,对于此后国产直升机技术的发展,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海豚”基础上仿制的直-9

从1981年开始,承担仿制任务的哈飞,就使用法国提供的资料和零部件,正式启动直-9的生产。1982年,第一架由国内组装的直-9成功首飞,到了1987年,哈飞共组装生产28架直-9基础型号。由于当时海军装备的051型驱逐舰和053型护卫舰,几乎都没有直升机机库和甲板,远洋测量船和大型补给舰则搭载了“超黄蜂”直升机,因此,早期生产的直-9基本上全部交由空军,或者后来的陆航使用。

包括053型在内的早期驱护舰艇都无法搭载直升机

在这之后,哈飞开始生产换装涡轴-8A发动机的直-9A。由于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提高到525千瓦,因此直-9A的性能更加出色。到1990年,原定的50架直-9全部生产完毕。由于直-9本身技术水平较高,而国内在此之前技术仅相当于国际60年代水平,因此当时直-9的国产化率只有约40%。此后更是受制于中法关系的变化,无法继续得到技术支持。因此,哈飞花费了不少时间和资源,用于完善直-9A的技术,在1993年前后将国产化率提高到78%,并最终在90年代末期,基本实现了完全国产化,为直-9将来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直-9已成为中国海军舰载机主力

进入21世纪之后,直-9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各种细分型号纷纷涌现,在海军和陆航都获得了更加广泛的应用。其中,海军鉴于驱护舰反潜能力不足,以及全球海军水面舰艇搭载直升机反潜的趋势,早在1987年从法国引进了4架AS-565型“黑豹”反潜直升机和3套“鱼叉”着舰装置,又成功改装了051型“105”济南舰和053型“544”四平舰,使得这两艘舰艇具备运作“黑豹”的能力,开启了舰载直升机上舰反潜的探索。原本海军还打算添购8-10架“黑豹”,但受制于两国关系变化,采购已无可能,海军随即着手对国产直-9A进行改进,以发展国产反潜直升机,这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直-9C。

法国海军“黑豹”直升机与戴高乐号航母

直-9C于1993年正式立项,由于当时国内对直-9A制造技术已基本掌握,又有技术继承性很强的法制“黑豹”作为原型,因此直-9C在1995年就成功首飞。但为其配套的搜索雷达、吊放声纳、轻型鱼雷等配套装备进展较为缓慢,直到2004年直-9C才真正进入小批量生产阶段。在此之前海军的接收的052、051B型驱逐舰,以及053型护卫舰后期型号,搭载的都是法制原装“黑豹”,或者少量经过改装的直-9A,真正搭载直-9C的水面舰艇,其实是国产052B和052C型驱逐舰。

052B开启了直-9C上舰的历史

直-9C在机首下方装有一部X波段多功能搜索雷达,主要用于探测水面目标,对海上大型目标的最大探测距离约为200千米,对护卫舰等中型目标的探测距离为140千米,可以发现30千米外的潜艇潜望镜或发动机通气管,是直-9C最关键的感知装备。再配上SKD-95型第三代数字化声呐,以及外挂架上的两枚国产轻型反潜鱼雷,海军第一次拥有了现代化反潜能力。直-9C上舰后,将国产驱护舰的反潜范围拓展到30-40千米,相比于此前海军一直使用的舰壳声纳加反潜鱼雷、反潜深弹的模式,有了质的飞跃。

直-9C投放反潜鱼雷

正因如此,不仅后续生产的054A型护卫舰全部搭载直-9C,并且之后建造的第二批052C、052D,甚至最新型055,目前也全部搭载直-9C。只有从俄罗斯引进的4艘“现代”级驱逐舰,搭载了俄制卡-27反潜直升机的出口型号——卡-28,但海军一直没有仿制或继续引进卡-28。就当前来说,直-9C仍然是海军装备数量最多的主力反潜直升机。在国产10吨级海直-20直升机全面上舰之前,直-9C还将继续挑起海军直升机反潜的大梁。也就是说,尽管直-9C的体量偏小,综合战力稍显单薄,但确实是一款性能可靠的反潜直升机,基本能够满足海军的需求。

直-9C还衍生了能发射轻型反舰导弹的直-9D

相比直-9在海军的辉煌,其在陆航部队的表现也不逊色。在80年代末期,陆航学习借鉴国外陆军大力发展武装直升机的趋势,在直-9基础上研发了一款武装运输型直-9W。整体设计思路就是在直-9A基础上,在两侧设置共4个外挂点,可以挂载4枚红旗-8反坦克导弹,或混装搭载火箭弹等机载武器,这是陆航部队在武装直升机领域的第一步尝试。这种低成本改造方案,比较符合陆航的低成本需求,使得陆航在米-171服役前,拥有了一款比较可靠的航空支援火力。但直-9W为降低改进制造难度,并没有改动原来的并列双座布局,虽然节约了时间和成本,但同样也导致了直-9W性能比较勉强。

国产直-9W武装运输直升机

因此,哈飞此后又在直-9W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被称为直-9WA的改进型号,主要是换装最大功率718千瓦的涡轴-8C发动机,及全新的主减速器和传动装置,令直-9WA第一次具备了在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使用的能力,为直-9的进一步武装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还并不算完,被称为直-9终极武装改进型号的直-19,在2010年前后公开展示。相比于明显过度性质的直-9W和直-9WA,直-19进行了全面改进设计,将此前的并列双座改为串列双座,以降低直升机正面横截面积,减少被命中概率。同时,前机身也进行了重新设计,结构更加合理,还搭载了新一代国产航电设备,并在机首下方安装光电雷达,两翼的挂架也进行了升级,翼尖挂点具备挂载4枚反坦克导弹的能力。同时,挂架信息接口也经过更新,可以使用直升机专用的国产天燕-90空空导弹。

直-19火力不弱,更胜在轻便灵活

就目前来看,直-19的最大起飞重量超过4.25吨,与国际主流的轻型武装直升机基本相当,得益于我国航空技术的大爆发,其搭载的电子系统、机载武器等相当出色。当然与武直-10这种更大的专用武装直升机相比,火力性能上还有差距。不过,直-19在陆航部队中主要用作轻型武装侦察直升机,并不会承担太多的高原作战任务,因此总体表现相当亮眼,与美国陆军装备的OH-58D“基奥瓦勇士”大体相当。比起发动机动力不足,升级较为艰难的武直-10,直-19属于基本满足陆航需求的合格机型。

直-9搭载特战队员执行任务

从2008年加速发展直升机以来,直-9作为性能最成熟、使用最广泛的轻型直升机,发展速度也是极为迅猛。在海军驱逐舰、护卫舰中普遍列装的直-9C,在陆航中成群结队的直-19,甚至是海军航母上承担搜救任务的直-9S,都证明了这款轻型直升机的性能优秀、用途广泛。在今后的很长时间内,陆航直-19性能虽然没有武直-10那么强悍,但其机动灵活、维护保障需求较低的优势,也是武直-10无法比拟的,注定还会在陆航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航母上搭载的直-9S

至于直-9C,受限于较小的机体,应用于反潜作战确实有些勉为其难,但就目前海军驱逐舰、护卫舰的直升机甲板和机库空间来看,即使国产海直-20在今后几年陆续上舰,应该也只有055和052D后续批次能够搭载10吨级海直-20,而054A甚至早期生产的052C、052D等驱护舰上,注定还会继续选择直-9C。可以说,这款在40年前进入中国的“海豚”直升机,外形优雅、线条流畅,犹如机动灵活的“小精灵”那样招人喜爱,不止如此,无论是占据“一树之高”的陆航战场,还是猎杀水下“刺客”的大洋暗战,“海豚”还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继续在海空军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