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红舒专栏】
为人师表
原创作者|康红舒
为人师表,最早听到这四个字,是我刚上师范大学那一年。记得第一次上古典文学课时,我们的白发苍苍的黄教授,一位经历了民国和新中国的饱学儒者,他站在讲台上,面对着我们,神情激动地说:“同学们,非常高兴看到你们来到这所师范院校,相信你们大部分同学将来会成为一名教师。今天,我要送你们四个字”,他停顿了一下,拖长声音说,“为—人—师—表,希望你们谨记,并践行在以后的工作中。从今天起,各位同学就要为为人师表作准备,要认真学习做教师了!”作为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学生娃,第一次听到这四个字,恍若一字千钧,充满虔诚。为人师表,从那时起,就深深印在我的心田里。
在以后的从教的日子里,它就是我高悬的牌匾和心中的明镜,一直指引我以身作则,躬先表率,教书育人。
为人师表,是指在人品学问方面作别人学习的榜样。在我国古代,一直非常重视师德师表的。不仅在聘任老师时非常严格,而且还有一系列的要求和考核,从课业到人品都有监督检查。
教师在开馆之日,还须当众宣誓——立教、明伦、敬身,为人师表,终身不改不悔。
我们来看看几位先贤名师吧。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留《论语》。先生一生热爱教育事业,毕生从事教育活动,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仅言教,更重身教,师生相宜,被称为大成至圣先师。
孟子,弟子众多,贤人十七,传有《孟子》。孟子善辩,喜欢用故事和比喻来传道授业,常与弟子问辩,探讨事理,被称为亚圣,后人建先师庙。
朱子,一生勤于治学,振举书院。他长期从事讲学活动,精心编撰《四书集注》等多种教材,培养众多人才。其教育思想博大精深,有“朱子读书法”,并把一个人一生的教育分为“小学”和“大学”,相宜而教。他和很多弟子亦师亦友,其中与蔡元定悬灯相望,坐而论道的故事至今仍为美谈。
陶行知,师从美国杜威,1917年从海外授教育博士归来。他看到了中国满目疮痍,积贫积弱。他认为,此病根在教育。而中国是农业大国,要兴教育,就要到农村去。先生毅然放弃了大学的优职高薪,大力推动平民教育,1927年开创第一所晓庄乡村师范学校。他心中有一个愿望,要为中国培养百万农村教师。为此,他在全国各地奔波,这个愿望之花一路纷芳。而他,于1946年,因积劳过度,倒在了致力教育的路上。当先生的灵柩回到南京,南京城里的老百姓自发为先生扶灵哭唱。宋庆龄为其亲笔书写“万世师表”。“教育为公,以达天下为公”,“带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先生的话言犹在耳。
……
诸子之风,山高水长,为人师表,万世流芳。
为师有道,这是为师者大写的模样,更是从教者终生之楷范。
为人师表,在教师心中,本应有着极重的份量。它是一道箍,规范着教师的言行举止;它是一束光,指引教师前进的方向;它是一把剑,直刺教师的怠惰愆过。
时至今世,为人师表,早已没有以前的庄严,在日渐受到世俗的污染和现实的磨损后,变得虚空弱化了。看看现在的一些老师们,早已忘记从师的誓言,不再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铭,也不再以教育为大,学生为重了。老师心中,装得更多的是功名利?。他们常常不务正业,身为老师,却从事第二职业。有的虽没有副业,却把学生当作资源,补课、活动、资料,巧设名目,谋取私利。这些老师,根本就不关心学生,面对学生的种种问题,甚至视之不理。还有些老师,不安本职,成天混于世俗,沉迷于酒局牌场歌厅交际之中,早已忘了老师的身份了。
为人师表,已被利欲熏染得快要遁形了吧?
可行有行道,师有师准。一入教师门,从此教育人。身为老师,为人师表,就应该永远是从师从教的准则,亘古不变。
在我国古代,是非常重视师门和门规的。入门都要焚香沐衣,行三拜九叩之礼,并谨记门规师训。如果背叛师门,违背门规,要不逐出师门,要不清理门户。这不仅是一种尊师之道,更是对一种行业的尊重和从业的要求。教育,是培养人和塑造人的事业。小则关乎学生个人,中则关乎家庭和社会,大则关乎国家民族的未来。老师,就是从事这一事业的人,职业神圣,职责重大。
如果没有热爱教育的初心,没有钻研教学的匠心,没有坚守精神家园的静心,没有育人渡人的爱心,如何面对一张张鲜活朝气的脸庞,如何摆渡一颗颗求知向上的心灵?有人把教师比喻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辛勤的园丁”,有人比喻为“春蚕”,“蜡烛”,“人梯”。人们把最好的比喻和词语都给了老师,一说老师,德高望重,博学多才,知书达礼,百世之师,老师自带令人敬仰的光芒。但同时,老师也承载着学生的命运、家庭的兴衰、国家的未来,可谓任重而道远。所以,
教师这个职业,给老师带来的不只是一份收入,更重的是一份名誉。
正可谓天下第一等职业乃教书,而教书之人当谨遵为人师表之准则。
斯然,师者,该从哪些方面为人师表呢?
一、写字。
教师,一要写规范字,不要乱笔划,二要写正确的字,不要错字连篇,三要练好硬笔字、粉笔字,写出漂亮字。汉字,横竖撇揦,方圆之间,自有天地。而写字见性,字如其人。“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人品既殊,性情各异,笔势所运,邪正自形”。
作为教师,要写出一手漂亮的字,成为学生竞相模仿的“书法之师”;字,也成为老师的个人名片。
由于互联网的到来,现在的很多老师,都不会书写了,一提笔就忘,一写就如涂鸦,不忍直视。这样的老师,怎么要求学生做好书写,怎么能为人师表呢?二、说话。
当老师,一要说普通话。一口纯正的普通话,可以走遍天下,声情并茂的朗诵演讲,可以打动人心。普通话是校园语言,是时代的需求。二要说文明话。文明用语,优雅端庄,体现一个人的素养精神。学校,是文明进化之泉源;语言,是打通人心的文化力量。老师是吃开口饭的,会说话,说好话,就在无形中种植美好的种子。孩子喜欢听你讲话,愿意看你的神情,你的教育就自然而然发生。
如果一个老师言语丑陋,说话干巴,有的还夹杂方言,学生怎么有兴趣听你讲,你又怎么要求学生说普通话,讲文明语呢?三、健康生活。
这个是现在对老师非常忽视的一点,但又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因为老师是育人的导师,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性格情趣。所以老师一定是要格局饱满,人格健全,健康向上。
一是心胸开阔,心态乐观。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凡笑者,表现出生活的胆和力”。这样的老师,才会带出阳光开朗、豁达大度的学生。二是严于自律,积极向上。
老师,要把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管理得井井有条,积极生活,追求品质。自律达于尊贵,态度决定人生。有这样的个人素质,才能培育出律己、积极的学生。三是有志向志趣。
“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人如没有情趣,生活就一潭死水”。老师在工作中一定要有自己的人生规划和职业追求,就是立工作之志,成为一名好老师,成为一名名师,成为一名学术型、专家型老师?有志向才有动力,工作也觉得有意义。在生活中要有自己的志趣,书法、绘画、朗诵、唱歌、舞蹈、运动……选自己感兴趣的,经常练练,生活就会有趣有意思了,工作也不觉得疲乏,相得益彰。而这对孩子的影响更为巨大,梦想和情趣,一个决定人能攀多高,一个决定人生活是否幸福。
健康生活的老师才会教育出一批健康的孩子,这也对应古代“礼、乐、射、御、书、数”之六艺。如果一个老师,心胸狭隘,人生消极,没有什么追求,也没什么爱好,可想而知,他带出的学生,将会是什么样子?四、渊博知识。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要给孩子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江活水。“老师的威信建立在知识渊博上”,“知识是老师立教的基石”。
作为老师,就要多读书,博览群书,除专业书籍外,还要看包括历史、地理、哲学各种百科知识,用知识让学生佩服,以能力使学生信服,做个博学多才的老师。
古代的先生,都是博古通今、满腹经纶、出口成章的,如今,我们的老师,大不如古人,不过,做到专业知识深厚,跨学科的知识要知道几分,而一些杂学、热点和学生感兴趣的知识也要有所了解。当老师知识渊博,旁征博引,上晓天文,下知地理,学生就会无比崇拜,就会自发地效仿,喜欢读书,博览天下,立志成为博学多识之人。相反,如果老师孤陋寡闻,清汤淡水,怎么提起学生的兴趣,估计一上课就让学生昏昏欲睡了。五、精神意志。
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杨靖宇说:“就如火一样,任凭大雪封山,鸟兽藏迹,只要我们有火种,就能驱赶严寒,带来光明和温暖”。
老师,是学生的榜样,所以必须要立精神,并且去感染孩子、召唤孩子,影响孩子。
这一点,在现在的教育中太少了,很多孩子都没有精神钙质,遇到一点事情就退缩,遭遇挫折就不振。而生活中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困难或失败,特别需要精神意志来支撑。
而这项品质,是需要从小老师潜移默化,谆谆教诲,一点点成长的。老师,自身一定要塑造精神品质,勤勉治学,刻苦钻研、踏实工作,孜孜不倦,勇挑担子,迎难而上,只有这样,才能有自己的一方天地。老师身上的精神光芒,也会照亮孩子的心灵,让孩子吸取力量,勇敢前行。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特别对于孩子。如果老师自己没有精神意志,工作拈轻怕重,遇事就躲避,不肯下功夫致学致教,那么,带出来的学生是空心木,缺钙娃,将难以担大任,更难以成大事。精神意志,是教育中极其重要的一环。老师的名字很美,老师的职业很崇高,老师的教育彪炳千秋,愿老师如炬,如光,照透孩子的心灵,照亮孩子前行的路!
那么,为师,先为人师表。
作者简介:
康红舒,男,汉,本科,副高,阳光教育集团,校长。研究方向: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