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社会,无论你是企业高管还是职场新人,都必须通过读书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和能力,因为它能够帮助你在任何场景、任何成长阶段获得成功。
你想知道那些获得成功的人,最爱读哪些书吗?
图片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胥冰洁 摄
1
-THE FIRST-
麦肯锡方法:
用简单的方法做复杂的事
作者 埃森?M?拉塞尔
● 想赚几千万的咨询费,要先掌握更多客户没发现的细节
麦肯锡公司是世界顶级的管理咨询公司,也被称为商界的西点军校。在《财富》世界500强企业中,有70多位前任或现任CEO接受过麦肯锡的咨询建议。
新媒体营销人王硕曾说,《麦肯锡方法》在美国出版后,一直再版。因为很多人都想知道,究竟是什么样的方法,能够令那些刚毕业的大学生,去给世界500企业的CEO们提建议,并赚到了上千万的咨询费。
麦肯锡方法的核心观点其实并不复杂,总结起来有三个方面:
1 与事实为友
真正重要、能给你力量的,是事实;真正能打动客户的,是你掌握了更多连客户都没有发现的细节,这些细节能够展示更多宏观尺度上的问题。
不要提出一堆假设,而是要罗列事实。以事实为基础,是你观点的力量所在。
2 先假设后求证
胡适先生曾说:“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有一分证据不说两分话”。
麦肯锡方法中说:“在我们的工作正式启动前,就形成问题的答案。”意思就是,我们在解决一个问题时,首先要有一个初始的假设,在这个假设的基础上,去寻找事实来支撑我们的假设。
而确定这个初始假设的过程,要利用二八法则,就是去寻找那些可能对结果产生80%影响的20%的问题,即解决问题的关键驱动因素,然后快速地寻找事实来验证这个假设。
确定初始假设的过程中,麦肯锡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法则——MECE法则,意思是“相互独立,完全穷尽”,更简单地说,就是“不重,不漏”。
3 金字塔原理
麦肯锡方法,本质上就是一种结构化拆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核心就是金字塔原理。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把复杂的问题,通过MECE法则,拆解成一个一个的小问题;然后逐个解决这些小问题,最终解决了大问题。
麦肯锡首个女咨询顾问芭芭拉?明托提出,任何事情的解决方案都可以归纳成一个中心论点,而这个中心论点可以由三到七个分论点来支撑;每个分论点,又可能有三到七个分论点,如此层层延伸,就形成了金字塔的结构。
2
-THE SECOND-
德鲁克的自我发展智慧
作者 威廉?科恩
● 没有正直品质的人,不适合当领导
这本书是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著述颇丰的作品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本。作者威廉?科恩是德鲁克的学生。在毕业和工作多年后,科恩如实梳理了德鲁克的海量著作,在充分理解了德鲁克思想的基础上,把其思想融汇到了一起。
“自我发展的核心8项原则”,是本书的一个重点内容,也被管理界称为“领导力八大准则”。
此书阐述的8项原则,也是通用领导力准则,体现了所有领导才能的精髓。
这8项原则是:
1.保持绝对正直
2.精通自己的业务
3.表明自己的期望
4.展现非同寻常的承诺
5.期待正面的结果
6.照顾好自己人
7.责任优先于个人利益
8.亲临一线
科恩认为,多数情况下,能否遵循上述八大准则,是多数领导者能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比如第一条准则——保持绝对正直。科恩在与德鲁克讨论这条准则时,德鲁克说:“把这个作为第1条准则完全正确合理。领导者要受人爱戴和欢迎,就要有能力;这自然不错,但如果他缺少正直的品质,那他就不适合当领导者。”
德鲁克说:“品质是骗不了人的。与他共事的人,尤其是下属,在几个星期内就会清楚他是否正直。他们也许会原谅一个人在很多方面不足,比如无能、无知、缺乏安全感或者缺乏礼貌,但他们不会原谅一个人的不正直。”
德鲁克的这段话通俗地说,就是现实当中,那些能够很好地处理道德品质、个人生活与商业活动之间冲突矛盾的领导,往往比那些口惠而实不至、唱高调、给出不切实际的承诺和建议的领导,更容易获得成功。
3
-THE THIRD-
干法
作者 稻盛和夫
● 工作是一场提升心志、磨炼人格的修行
《干法》是稻盛和夫出任日航董事之后推出的第一本书,这个书名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他的另一本书,《活法》。《干法》与《活法》的故事略有相同,但《活法》偏重价值观和心态,《干法》偏重工作观和劳动观。稻盛和夫在《干法》里更加具体地讲述了他的人生故事,读起来十分有趣。
比如,稻盛和夫提出,工作是一场提升心志、磨炼人格的修行。日本传统的劳动观认为劳动带来喜悦感和自豪感,劳动是高贵的行为,这与西方文化认为劳动是为了救赎、原罪大为不同。他讲述了自己毕业到松风工业时,即感悟到“极度认真”工作的重要性,全心投入、刻苦钻研出新材料,使公司起死回生,当时的技术和业绩也为日后京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稻盛和夫提倡“愚直地、认真地、诚实地”工作,远离贪嗔怒三毒,远离人类的108种烦恼;每天反省,这样的习惯有助于修正轨道,使人勇往直前。
稻盛和夫还强调改变心态的重要性,方法之一是先埋头到工作中去,排除厌恶工作的情绪。把“被分配的工作”当成自己的天职,转而喜欢并迷恋上工作。在工作过程中,将喜悦和感动注入到工作中来,为工作增添新的动力,也是为工作者增加勇气。
书中“抱着产品睡”和倾听“产品的哭泣声”是两个很神奇的小故事,讲的是身心投入,满怀对产品的爱意和热忱,观察细节,解决一个个问题。
“自燃型”和勇于在“旋涡中心”讲述的是工作心态。持有明确的工作目标,热爱自己的工作,将自身的能量最大限度发挥出来。同时让自己进入旋涡中心,积极将周围的人吸引进来,体会到成功的欣喜。
4
-THE FOURTH-
经营者养成笔记
作者 柳井正
● 妨碍你发展的最大敌人,是“常识”
读过这本书的人说:这是一本销售秘笈,一本管理圣经。其实,它也是一本生活指南。任何企业的成功都是人的成功,优衣库创始人柳井正在这本书里,描述了优衣库是如何从一家小服装店发展为服装巨头,这也是柳井正从一个“混乱的青年”成长为“管理之神”的过程。
这是一本揭示优衣库如何拿下1.8万亿日元销售额的价值连城的笔记。
比如,书中描述了柳井正是如何制定销售目标的。一般的销售人员在制定销售目标时,通常会基于去年的实际完成情况,结合对今年整体市场环境的预判,做出增长相应比例的销售目标。
但柳井正的迅销集团,制定的目标一定是去年的3到5倍。
这背后的逻辑是,通过制定高于过去的目标,激发思维的改变,比实现目标本身更有意义;这个向着远大、貌似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前进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激发与激励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跳出当下看待未来,打破既有思维习惯和路径依赖,不断创造出一个个“从零到有”的过程。
柳井正在这本书中还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理念——“质疑常识,不受常识束缚”。
当我们长久处于一个行业、一家公司、一项事业之中时,不知不觉地就会把现有的状态当作“常识”,而我们认定的这些条条框框,或是行业“潜规则”,恰恰是妨碍公司成长和发展的最大敌人。
“常识是不需要解释的”,人们都这样认为。但也是这样的“理所当然”,关上了我们宝贵的想象力、批判精神和质疑精神。
5
-THE FIFTH-
CEO说:
人人都应该像企业家一样思考
作者 [美]拉姆·查兰
● 世界一流CEO的生意头脑,和成功的街头小贩相差无几
这不是一本讲述如何培养CEO的书,而是一本面向公司普通员工、试图统一公司内部思维体系的书。
作为全球著名的管理咨询大师,拉姆·查兰在这本书中告诉人们,在公司里,CEO与普通员工面临的挑战并没有本质区别:无论智商和情商高低,人人每天只有24小时,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抓住工作的重点?
在我们身边,存在一种常见的工作思路:领导要什么做什么、碰到什么做什么。但这种战术上的勤勉,不能掩盖战略上的懒惰。公司越大,就越像一部巨大的信息处理机器,所有人必须对每天接收的信息进行过滤:哪些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自然解决的问题?哪些需要跨部门协同?哪些是根本无需理会的细枝末节?哪些又是最关键的抓手,值得公司上下齐心协力去做?……
另外,我们经常听到企业家要求下属“你们要换位思考,站到我的立场想问题,具有全局观和经营头脑”,而在现实中,各级经理人员往往是“竖井思维”“屁股决定脑袋”,各自为政,难以产生有效的协同,创造很大的绩效。
究其原因,最关键的因素是,很多职业经理人缺乏经商的常识,缺乏一个共同的思维框架和商业语言。这种常识的缺乏所引发的便是执行缺失、沟通不畅、绩效不振等企业“常见病”。
我们也经常听到人们赞美一个CEO或企业家“这个人非常有生意头脑”。但你是否注意过,那些世界一流CEO的生意头脑看起来和成功的街头小贩相差无几。这些CEO能够感受到机遇的存在并且利用它们,他们经营的公司年复一年地盈利。经营一家大企业和推车卖水果或者在乡间开一家小店有何不同?
在拉姆·查兰看来,这其实没有多大差别。那些伟大的CEO与街头小贩都有着共同的思维方式,他们总是能够透过复杂的表象看到商业本质,化繁为简,抓住企业经营的根本要素——商业智慧。掌握这些商业智慧,能够帮助领导者有效提升思考和行动力。
END
编辑|丁凝 主编|张宁
校对|谷红欣 视觉|牛大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