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r

宫锁连城电视剧免费版(宫锁连城电视剧免费版在线观看)

来了,他又来了。

每次看到于正在热搜上蹦跶,大家就知道,绝对又有新剧要播。

但不同以往,这回我先看了眼剧情简介,又追了三集,就追不下去了。

故事讲的是女主林少春嫁入孙家后,先是目睹了家族盛极转衰,后来又试图以智慧和善良拯救孙家。

男主孙玉楼是当朝首辅之子,从小养尊处优,心思单纯,喜好玩乐,对女主一见钟情。

划重点,男主还有个加封贵妃的大姐、泼辣善妒且手握实权的嫂子。

从人设到剧情,再加上各种复杂的院内人物关系,就连那句“可仔细你的皮”,都是满满的既视感。

不会吧,不会吧,编剧真以为没人看过《红楼梦》呐?

害,没意思,咱们还是来聊点更带劲儿的。

比如于正这个人,还有他的流量密码。

这些有的没的,不比你这“低配版《红楼梦》”好看?

01.

冯导新剧《北辙南辕》被人批太悬浮,是“北京版小时代”。

编剧陈坪听说之后,瞬间委屈,“你可以不喜欢,但是不能说这部戏不接地气,这是我的地气,我的生活。”

是,人人住着敞亮的大平层,闲来无事就攒个饭局,女霸总动辄就送洗衣机,尽显上流阶层的privilege。

这的确是她的真实生活,却不是观众想看的当代生活。

说到底,编剧和导演都在舒适区里躺久了,压根没意识到外头变天了——

如今的观众不吃那套小资情调和京味文化了。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此乃娱乐圈铁律。

再看看草根出身、从不混圈的于正老师,如若不是有两把刷子,他又怎能笑看风云、屹立不倒?

回顾完他的转型史,我瞬间想起罗老师的那句至理名言:

“他在生命的每个阶段,都说了他相信的东西。”

成名初期,《宫》系列帮助于正站稳脚跟的同时也埋下了隐患:

“写100集剧本,如果只抄了20集,就不算抄袭”的创作方法论,被他牢牢刻在DNA里。

那时候,除了郭敬明,他可能是内娱圈最有资格唱许嵩那首《素颜》的人:

听说你还在搞什么原创,

搞来搞去好像也就这样。

直到2014年,盘桓已久的“抄袭疑云”落下帷幕。

于正的《宫锁连城》被判抄袭琼瑶的《梅花烙》,板上钉钉的法院判决书,令人辩无可辩。

自从“自由过了火”,在版权法面前栽了个大跟头,于正的步履变得更为谨慎,“明抄”那是万万不得行。

可身为“创作裁子”,这门“手艺”他舍不得丢。

在骨子里,他还是那个他。

非要说有什么变化的话,

那就是2.0版本的于正比起打磨剧本,更乐于琢磨观众的痛点,做个情绪管理大师。

2018年,大女主爽剧《延禧攻略》应运而生。

戏里,主角魏璎珞在等级森严的宫廷里遇神杀神,遇佛杀佛。

戏外,看腻了玛丽苏爱情,又急需解压的观众遇上了反转连连、无比苏爽的剧情,当场被打通了任督二脉。

《延禧攻略》成了当年最破圈的爆款。

被众人唾弃的“于抄抄”,总算上演了一出咸鱼翻身。

用他的话说,是这半辈子所受的气,都指望魏璎珞替他讨回来。

光有爽剧内核还不够,要想上的了台面,必须继续整改和制造话题性,比如美学风格。

过去,“于正美学”代表的是阿宝色滤镜、花里胡哨的影楼风、质感低廉的服化道,看多了总觉得辣眼睛。

《宫锁珠帘》

比如,杜淳在《大汉情缘之云中歌》里的造型,被嘲像个“紫薯”。

时过境迁,改,都得改。

既然这两年流行新国风、新国潮,行,我就搞一套国风美学。

于是乎,五彩斑斓的阿宝色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莫兰迪色系和满屏的高级灰。

恨不得塞满镜头的廉价摆设也不见了,《凤囚凰》的场景设计改走简约风。

青竹、白墙,搭配一袭素衣,色调清爽。

看到剧照的画风,观众迷惑了:

这还是那个于妈吗??

可惜,如果有人追问一句——《凤囚凰》的质量究竟如何?

我只能说,这剧哪里都好。

它好就好在魔改原著,剧情拉胯,演员演的云里雾里,最后扑得一塌糊涂。

极简风的服化道,是它的唯一加分项。

待到3.0版本,于正便像是《青蛇劫起》里修罗城的牛魔王,镀上了一层护体金光。

凑近了看,那金光上浮现的却非佛法真言,而是四个大字:“

传统文化

”。

剧里满屏飘着知识点,恨不得给所有观众上一堂历史课的《皓镧传》,正是于正“

伪高级

”作品序列的代表作。

不得不承认,于正的大局观正在不断进步。

怪只怪这届观众的脚步太慢,没能跟上节奏,get不到他的良苦用心。

否则,此剧一播,路人不会纷纷嘲笑,“于正,你又开始瞎编了!别想洗白赵姬!”

只见于正涨红了脸,对周遭看众争辩:读书人的事,能算篡改历史么?何况,谁说《皓镧传》是历史剧?这分明是“新古典女性传奇剧”,以后莫要胡说,污人清白。

新 古 典 女 性 传 奇 剧。

我把这几个字拆开了,揉碎了,放在舌尖上抿了抿,味道怪怪的。

照这个思路,《逐梦演艺圈》岂不是“新魔幻青春喜剧”,《喜宝》可以叫“新港风女性纯爱片”。

还有《小时代》,妥妥就是“新高奢梦幻时装片”?

fine,大概用不了10年,就会出现有识之士替它们平反。

我很期待。

再说拍耽改。

其他编剧只懂曲线救国和搞社会主义兄弟情,惦记着要让CP粉们尝点甜头。

剧火了,但格局小了。

不像于正老师,人家追求的是爱国主义战友情。

给没追过《鬓边不是海棠红》的朋友们先介绍下。

这部剧讲的是商人程凤台和京剧名伶商细蕊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相知相遇,携手以身救国、弘扬国粹的故事。

剧中多次出现程凤台慷慨解囊,只为挽救戏班存亡和重建水云楼的情节。

牢牢锁定家国大义的基调,紧贴时代旋律,也不硬炒CP、强行麦麸。

啧,哪怕用放大镜看,似乎也挑不出什么错来。

包括于正本人,更是全程抱着“传统文化”四个字不撒手:

“《鬓边》整个制作过程和理念都是为了弘扬京剧。”

“虽然在剧集林立的今天,舆论和评分能够引导很多人,但是一个剧魂儿在呢,中国文化在呢,我相信好东西是可以留下来的。”

“我愿此后所有的剧豆瓣都是1分,只要大家哪怕是关注一点点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的京剧就够了。”

尤其最后两段,你品品。

宁愿牺牲未来的事业,也要为京剧文化保驾护航。

这是多么大义凛然,多么慷慨无私。

要不怎么说于正是个文化人呢,这格局,这境界,属实不一般。

要是国内编剧都能向他看齐,有这份破釜沉舟的决心,咱何苦还为文化输出发愁呢?

不过呢,你再仔细琢磨下,就能透过表象,看懂话里黏着的另一层深意:

谁要跟于正过不去,那就是跟这剧过不去,那就是跟传统文化过不去。

妙哉,妙哉。

没把《说话的艺术》《情商》《格局》精读个四五遍的人,写不出这么优美的文字。

本着学习的态度,我又往下翻了翻。

翻到这条的时候,有点绷不住了。

我怕了,怕以后再看到《鬓边》,会忍不住原地起立,先鞠躬再鼓掌,奋不顾身把手都拍红的那种。

我忏悔,本人的格局还是差点意思。

随后,拼命往自个儿脸上贴金的套路,他如法炮制了三遍。

宣扬海派文化的《传家》;

宣传缂丝文化的《当家主母》;

还有贴上“中华美食”标签的《尚食》。

于正不光是文化人,更是聪明人。

我相信,哪怕没有名分,不被官方认可,他也会继续做民间推广大使,默默守护他心爱的传统文化,直到新的风暴出现。

02.

虽说于正老师搞创作时会耍点小心眼,搞搞拼接,踩踩赛博缝纫机。

但论起营销手段,那必然是坚持创新,屡创辉煌。

因为他不仅走在时代前沿,紧跟时事,而且永远手握流量密码。

对于后辈们来说,这是啥?

妥妥的就是指路明灯哇!

随手举例。

某天,他突然发了一篇揭露娱乐圈套路的小作文。

通篇看下来,可谓主题明确,条理清晰。

既符合吃瓜群众对于“贵圈真乱”的想象,又恰到好处地扒了些内幕,不多,却足以吊人胃口。

直到,你看到文末那行扎眼的“优酷演技派”…

这种感觉,就像在B站看游戏科普视频,津津有味地看了半天,最后发现原来是手游软广。正准备点赞投币的手,瞬间尬住了。

更经典的案例,还属他在《玉楼春》宣发期主打的这套“于氏拳法”。

拳法可分为三招,一一拆解。

第一招,天降热搜。

《玉楼春》播出第二天,#玉楼春韩网评论#被刷上热搜。

据传,韩国网友正在怒骂剧里的服装抄袭韩服。

是可忍孰不可忍,都被韩国人踩到头上来了,能忍?

一水儿的营销号和若干主演迅速跟进,纷纷替剧组打抱不平:

至于为啥国内都查无此剧,怎么外网反倒闻风而动了?

别问,问就是韩国人内心阴暗,眼红加嫉妒,见不得国产剧有一点好。

局外人的视角来看,我只想说,“这牌打得也忒好了”。

为啥?

正值奥运期间,国人的民族情绪极度高涨,时刻紧盯各种动向,生怕自家人受一点丁委屈。

值此局势,根本无需添柴加火,只需轻吹一口气,便可煽起燎原之火。

别忘了,踩韩国人本就是政治正确。

管它真相如何,总之拎起民族大棒,一顿乱舞捶死再说。

很快,局面发生了微妙的转折。

有网友指出质疑发言者的ID、言论、点赞数和发帖量有猫腻。

接着便把矛头指向于正,说他恶意炒作,有利用民族情绪和挑拨仇恨之嫌。

这波,我必须站于正老师。

别的不说,韩国网友确实很有问题。

这些语法不标准,透着股机翻味儿,一看就是母语都说不利索的“半文盲”居然也好意思吐槽文化人AKA国剧美学领头人于正的剧?

再说了,他们打着爱国的名义,结果id也不是韩文,有歪屁股和不爱国之嫌。

要我说,韩国网民与其搁这儿瞎编乱造、搬弄是非,倒不如内部整顿下,揪出那些坏分子。

打拳,除了出拳快准狠,还得讲究一股寸劲儿。

这不,于正的澄清声明来了。

总结下,就是我没炒作,外网营销纯属虚构,唯独我这颗爱国心,千真万确。

字字句句,都试图撇清关系,再把矛盾引向外部。

一看就知道,老拱火达人了。

此时此刻,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位腾转挪移、走位风骚的高人。

出掌,格挡,转身,再出拳,端的是潇洒飘逸,灵活自如。

这一招呢,就叫以退为进,诱敌深入。

甭管你是讨厌韩国人,还是更讨厌于正,想骂他“戏精”、“爱炒作”、“自导自演”,那都无所谓。

只要你点开相关话题,那就等于献爱心,免费送流量。

这波啊,于正岂止在第五层,简直是大气层。

该布下的局,布了,该放的诱饵,放了。

剩下的,那就是浑水摸鱼,坐收渔翁之利。

骂韩国人贼喊捉贼的、找于正茬的、趁机安利本剧的,甚至还有借题发挥,怒斥韩国人践踏体育精神和不知廉耻的,统统打成一团。

路人撕得越狠,于正心里越是美滋滋。

眼瞅着,话题度有了,新剧的关注度也上来了,《玉楼春》的热度蹭蹭往上涨。

我要是他,走在街上都要忍不住哼几句《好运来》。

别的剧要想搞营销,就得多渠道发力,换着花样儿地整活儿,安排演员互动、空降虎扑豆瓣知乎B站,拼命找话题、蹭热点。

每部爆款剧背后,总有无数个熬夜爆肝,想方案想到头秃的社畜。

但于正呢,全凭一点小心机,就把事儿给搞定了。

so,作为搞营销的一把好手,他哪怕退出娱乐圈,也必不会愁吃愁穿。

万一,我是说万一,他哪天要是真的退圈了,建议爱优腾或别家上市公司HR赶紧发offer,让他明天就来市场营销部上班。

嘴上说着“零宣传”“不做任何宣传”,懂的都懂

但我最佩服的,从来不止他的营销头脑。

咋说呢,他身上有种魔力,仿佛生来就是为了征战舆论场。

陷入舆论场中心,意味着无尽的攻诘、审视,还有甩不掉的黑历史,简直后患无穷。

换做别的公众人物,大多避之不及。

要是不小心陷进去了,事后还得道歉,说对不起,占用公共资源了。

反观于正老师,他非但不恐惧,反而很享受万众瞩目的感觉,甚至如鱼得水。

忘了有多少次,这厮都是主动引战,说开团就开团,唯恐落后。

正值《大约在冬季》上映,他先发微博内涵马思纯演技太差,后来又发朋友圈补刀;

我还记得,有次ab的新综艺开播,他转发晒对方的造型图,暗嘲陈妍希的颜值不如人家。

晒完了吧,又火速发文澄清自己没有恶意,还和评论区的网友大吵特吵,说骂他的人都是“神经病”。

整一个不撕人不舒服斯基。

无论圈内有何风吹草动,他都是虽迟但到。

“知网事件”爆发,全网都在骂翟天临,他偏要力挺。

完事儿了,又贱兮兮地哈哈大笑,说他只想要一个热搜…

好一个只要我嘴够快,就没有我蹭不到的热度。

正着炒,反着炒,都能炒到热火朝天,把热搜当成快乐老家。

谁看了不想说一句,牛哇。

除此之外,

心理战

也是他的长项。

于他本人而言,他从不畏惧舆论的反噬——只要我心态够好,就没人能打败我。

这心理素质,绝了。

于外界而言,哪怕事后被人戳穿,他果真又双叒叕在搞营销。

谁也不会意外,顶多只会想——

切,这不就是死丫头的作风么。

然后,一笑了之。

这等人物,倘若放在金庸的小说里,要做遇强则强,于光明顶单挑六大派的大侠张无忌估计没戏,但要做个武功高绝的星宿老怪倒绰绰有余。

哦,我才不是在黑于正臭名昭著、喜好邪门歪道,为正人君子所不耻。

我是说,他这种“借力打力”的手法,像极了丁老怪的独门秘技——吸星大法。

只不过嘛,丁老怪吸的是别人苦修的功力,他吸收的是外界的谩骂和攻击。

不识于正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局中。

事到如今,还会再上钩的人,说明对于妈这人的尿性不够了解。

最后,让我来大胆预言一波——

接下来,于正还会配合宣发,继续炒作,或者再搞个大新闻。

然后,吵着吵着,观众就开始讨论剧情,#玉楼春的妆发好美##玉楼春绝绝子##玉楼春上头##金晨哭戏#等杂七杂八的热搜tag一刷,流量一冲,乱花迷了众人眼。

到时候,舆论场早已变天,谁还会记得这波骂战到底因谁而起,从何而来呢?

信或不信,反正我把话撂这儿了,还请诸位看官等着瞧好戏吧。

-END-

互动话题

你怎么看于正的营销大戏?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